《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心月孤圆,光吞万像,起模画样。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展现了深奥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意思是说,心月是独立的,圆形的,其光芒可以包容所有的景象,无论是实际的还是象征性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能够影响和塑造世界的存在。然而,这种光芒和景象并不是简单的反射或存在,而是被收纳和表达的方式决定的。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这里的光芒并非只是照射到境上,使境存在,反过来也一样,境也不是仅仅因为被光照而存在。这是在说事物的存在并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内在的本质和结构。
“收拾不上,光境俱亡”,是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和理解这种无形的力量和景象,它们就会消失。这可能是指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和处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就会消失,或者被误解或忽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观点,即万物皆有内在的本质和意义,不能简单地被外在因素所决定。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艺术和哲学的态度,即需要理解和掌握这种无形的力量和景象,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
创作背景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以佛教教义为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佛法、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释智朋是一个佛教禅师,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象、人物形象等的描绘,传达出对佛法真谛的理解和领悟。因此,《偈倾一百六十九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是与佛教文化、禅宗思想相关,是释智朋对佛法教义的感悟和表达。
相关诗词
-
不舍诸道法,而现凡夫事。
万人游仰处高挂锦标,千波竞起时要须好手。
还如曾斗快龙舟,一度赢来方始休。
-
得力句子,全身担荷。
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西风雁字新,东篱菊花老,四十降年谈不到。
-
大无外,细无内。
斗换星移,明珠绝纇。
权宝不到处,宾主历然时,佛祖无门著眼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