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高山寺》

山城枕江流,梵刹云中起。
钟鸣万户开,人在莲华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城的美景,江流潺潺,梵刹云中耸立,钟声响起,万户开,人们仿佛置身于莲花之中。 首句“山城枕江流”描绘了山城的特点,山峦起伏,江流潺潺,景色优美。 “梵刹云中起”则描绘了寺庙高耸入云,仿佛在云中升起,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钟鸣万户开”进一步描绘了钟声的响亮和深远,它唤醒万户,开启了一天的生活。 “人在莲华里”则表达了人在美景之中的感受,仿佛人们身处于莲花之中,置身于美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画卷,展现了山城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创作背景
憨山大师(1546年11月5日-1623年1月15日),法号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且为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人。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僧侣们或是参禅念佛,或是持咒修密,大多走的是禅净合一的道路,对教义教规阐发著述的很少。憨山因目睹当时的佛教现况,故力倡教乘、振兴丛林、填补百年来佛教不振之气象。倡导禅净双修,教禅一致。历经弘法战乱之后,身心受伤,投奔曹溪,经年恢复健康后,即前往金陵(南京)弘法。于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南华寺,享年八十岁。憨山大师一生弘法利生,著作等身。其思想集禅、教、净三家于一体,主张禅净双修。憨山大师不仅是禅门宗匠,也是教门依祜。憨山大师的《高山寺》创作背景可能与其在金陵弘法的经历有关。他可能因为游览高山寺时,被寺庙的宁静环境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所感染,从而创作了这首诗。同时,这首诗也可能表达了大师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江流 山城
相关诗词
  • 1
    [宋]
    画图旧识高山寺,今在高山寺里行。
    千古险峰长自直,一春潇水未曾清。
    孤城吹角寒猿应,破屋寻碑野鼠惊。
    天遣二人来远地,要将新景就诗名。
  • 2
    [宋]
    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疎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水分湘口绿相围。
    暮云不隔东南望,一片遥兼白鸟飞。
  • 3
    [南北朝]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 4
    [宋]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
    却怕灵均独醒。
  • 5
    [魏晋]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