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闻箫》
            
            
            
纱窗徙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纱窗下徘徊、无聊的情景。纱窗徙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描绘了女子的心情和环境,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聊。
一缕箫声何处弄,隔帘微雨湿芭蕉,描绘了窗外微雨中的芭蕉声和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十分细腻,通过描绘环境和女子的动作,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寞,给人一种沉静、凄美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值得一读。
 | 
             
创作背景
  
 《雨夜闻箫》是清朝女诗人叶小鸾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叶小鸾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叶小鸾自幼聪慧,善诗词,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幸福,早年丧母,婚姻也不顺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某个雨夜,她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箫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雨夜寂静,箫声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通过“断肠声在九霄云”等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悲伤和绝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叶小鸾对人生的无奈和哀怨,以及对命运的无法抗争。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
            
			
            
        
            
                相关诗词
                
 
 -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 
           
                        
        
    
    
 
 - 
           
                        
                        
                        
                            
                            
                           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
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
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