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哀甬东》

江干一夜雨,何处洗腥尘。
赤野丰乌食,青烟杂马磷。
鬼房愁近夜,怨草虑无春。
此日高苍意,应怜三户民。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文的诗,通过对江边雨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首句“江干一夜雨”,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江边雨后的景象。诗人一夜未眠,静静地观察着雨势,感受着雨水的滋润。这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何处洗腥尘”一句,诗人用“洗腥尘”来形容江水的清洁,表达出对环境的热爱和对污浊的厌恶。同时,“何处”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对环境的关注和思考,他希望这个地方能够保持清洁,远离尘世的喧嚣。 “赤野丰乌食”和“青烟杂马磷”两句,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雨后田野的景象,赤野、乌鸦、青烟、马磷,这些自然元素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动。这些景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鬼房愁近夜,怨草虑无春”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历史和人文。鬼房、怨草等历史元素与诗人的愁绪交织在一起,表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这两句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人文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敬畏。 最后两句“此日高苍意,应怜三户民”,诗人在感叹天高气爽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三户人民的怜悯和关怀。这一句不仅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也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对人民的关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哀甬东》是清代文学家李邺嗣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清军攻陷宁波后进行大屠杀的惨痛历史。此诗的创作背景是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浙东,在攻陷宁波后进行了屠城,作者感于满清入侵、故土沦陷、生民涂炭,作此诗以寄哀痛。
诗词关键字: 青烟
相关诗词
  • 1
    [清]
    筚栗频吹断,经旬敢一行。
    巷初投犬吠,市稍贺人声。
    家在移前尽,身从定后惊。
    太平真足慕,容易偃柴荆。
  • 2
    [清]
    战垒村村见,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比屋有新春。
  • 3
    [清]
    穹庐夜徙后,野哭动江东。
    乱瓦栖云脚,荒炊坐马通。
    霾深天未白,雾滃日难红。
    庙火睢阳见,悲吟动晚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