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九日》

懒把黄花插满头,正缘老大见花羞。
年来颇恨儒冠误,好倩西风吹去休。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懒把黄花插满头”起句,表明诗人已感到自己青春已逝,暮年将至,所以,对往昔,对眼前所见,对正在盛开的黄花,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厌恶和厌恶。黄花是菊花的别称,花期已过,令人扫兴,况且菊花的颜色,不是娇嫩的明黄,而是焦干的枯黄。“懒把黄花插满头”,就是“懒把残年插满头”的倒装。“正缘老大见花羞”,则是由于衰老憔悴,不免见花而羞。“正缘”二字妙,既有慨叹之意,又有怜惜之情。 “年来颇恨儒冠误”,一针见血地点明了他所以“见花羞”的原因。原来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他之所以用厌烦的口气描写“老大见花羞”的形象,骨子里是因为他已感到自己的儒学知识已经不足以支持他在官场中混下去。然而,不习经术,又能习什么?在一般封建文人看来,习儒并非是功名事业的误人子弟。弄不到官职,就等于白活。这种想法未免迂阔,但其中也自有道理。因此,“颇恨儒冠误”,是前两句的必然结论。 “好倩西风吹去休”,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的摆脱儒冠的决绝态度。他不是求神仙,不是求寿星,也不是求道士。他要请西风做他的刽子手,把这身沉重的儒冠吹去。“好”字是主观意愿之词,显示了一个“决”字。然而这是很不容易的,非有极大的思想勇气和豪壮气概不行。因此这个“好”字很不容易。但是他又感到非这样做不行:不然他无法摆脱自己的烦恼:“懒”即不能,“颇恨”“好倩”又不成,只有这一条路。这一“出路”既是迫于无奈的权宜之计,也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终身事业。然而既然敢于决然抛弃儒冠,又何妨也决然抛弃那“黄花”呢?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功名事业的彻底否定和对青春、生命的珍爱与留恋。它告诉人们:在封建社会里,人不能只靠学几句圣贤书来谋求官职和混日子;青春就像黄花一样不能随意丢弃;人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这些道理虽然并不错,但是作者这种思想在当时却是不合时宜的;用弃冠以示断绝仕途的办法来表现这种思想,更是不容于封建伦理纲常的。因而也就更具有思想价值。这首诗很有艺术特色。首先是以议论为主,全诗以决心的弃绝仕途作结,不但一唱三叹,而且发人深省。其次是以形象生动取胜。全诗托物起兴、借物寓理、细致描绘、渲染、烘托、对比等手法一齐用上,大大加强了诗的形象性。 另外还写得跌宕起伏、变化多端,“正缘老大见花羞”以下六句全是摇荡不平之语。这正是李贺的律诗长于抒情达意的特色所在。李贺律诗的艺术成就并不在绝句之下。这首诗文字浅近明了,明白如话,“正缘”、“颇恨”、“休”、“好倩西风”等词语直截了当,也是其特点之一。这些都易于为读者接受。另外作者通过创作方法上的自我反省、语言上的“干奇百巧”、绝句方面的锻炼功夫等表现技巧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也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黄花》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发人深思、跌宕起伏、饶有韵味、富于示性,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近体诗。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真山民的《九日》一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作者离开故乡三年后,归乡省亲时恰逢重阳佳节。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故园深秋的景色,并以雁子为比喻,既表达了归来的喜悦,又流露出离别的悲伤。此外,作为朝廷命官,诗人有着宏大的志向,关心国事的胸怀,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情感以及社会关怀等方面。
诗词关键字: 西风 满头 老大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