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
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支。
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
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作者游仙伯故居,对仇池山的赞美。仇池山,在今甘肃成县西。仇池山形如垒石,高耸云表,树木蓊郁,花草繁盛。全诗八句,前六句写仇池山上的竹枝和花卉,后两句抒发诗人对仇池的向往之情。 首联“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点明仙伯故居仇池山上的竹枝。“每想”,可见诗人对仇池山的向往之情。颔联“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脂”,写竹枝和花卉。竹枝虽未放新枝,但柔条上已攒簇着玉雪般的竹叶;花儿虽是初开,已露出嫣红的花蒂,似乎染上了燕支山的胭脂色。这里以竹喻竹枝,以花比燕支山花,洁白中泛青,鲜艳无比。“柔柯”形容竹条之柔,“攒玉雪”写竹叶之洁,“染燕脂”写花色之艳,“稍看”二字写花开之早。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精练优美。颈联“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抒发了诗人对仇池的向往之情。别离以来,遥望故居,但凭谁人传递消息?岁月流逝,青春难再,老去寻春,更是怕到黄昏。这一联既表达了对故居的深切怀念,又慨叹自己年华已逝,老大无成。诗用“望远”一语关山离情,用“老去”一语感慨时光易逝,表现了诗人对仇池的痴情。尾联“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写诗人把酒问花,欲求花儿催促诗人写作新诗。“花解语”三字为上文“望远”二字作结,问语中带有埋怨花儿的意味;而“催促”一词则把诗人对花的痴情推向深处。 全诗感情深切,笔调婉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抒发感情。如运用了想象、拟人、比喻、虚笔等手法。这种表现方法使诗词情景交融,达到了“词浅意深,蕴藉含蓄”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还注意语言的锤炼。如“别来”、“老去”两句用字虽淡,但却把诗人的感情渲染到最深一层。诗人通过对仇池山和山上的竹枝、花卉的描写和对其抒情的表达,歌颂了春天,歌颂了大自然。这首诗以其对自然美的歌颂和对生活的热烈追求而感染读者。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春日仇池山的美丽景象,同时借此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笔调清新自然、婉转动人、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尤其是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热爱之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七言古诗。
创作背景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是宋朝诗人尤袤创作的一组诗。要了解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诗人与德翁的关系**:尤袤与德翁显然有一定的交往,他们可能是朋友或者同时代的文人。德翁先前可能已有诗作,而尤袤选择了和诗的方式进行回应。 2. **文学交流与唱和**:在古代,文人之间常常通过诗歌进行交流和应答。尤袤的《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可以看作是与德翁的文学互动。 3. **时代背景与情感**: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风盛。诗歌内容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或文人的情感。 要更准确地了解这组诗的创作背景,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诗词关键字: 横斜 记仇 新诗
相关诗词
  • 1
    [元]
    标格冲夷,声名洋溢,德人泰宇春融。
    一团和气,还与伯淳同。
    成就灯窗弟子,今升擢、论铸颜功。
    弹冠兴,依稀贡禹,应聘教王宫。
    公家梅涧老,皋比戚畹,声振江东。
    矧诜诜胄子,得坐春风。
    自此先生升矣,班玉*、文补山龙。
    充德量,薰陶宇宙,和气一团中。
  • 2
    [宋]
    长恨古人少,斯人今古人。
    二难俱益友,两载觉情亲。
    世态深难测,心期久益真。
    相看俱半百,此别倍酸辛。
  • 3
    [宋]
    尝记寻芳到习池,攀条频认去年枝。
    晓穿曲径千林去,晚度危桥一木支。
    不避春寒来得得,只缘人望故迟迟。
    无钱可办辚浮醉,报答春光只有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