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句》

青灯夜深雨,破帽晓来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青灯夜深雨,破帽晓来风”以环境烘托见长。第一句,灯,点时一般在夜间,说明诗人在长夜难眠。而偏偏在这时,又偏偏来了雨。这就使诗人无法继续工作了。只能闲坐听雨,苦熬时光了。于是,他第二天起床时就不免感到有些狼狈了。“破帽晓来风”一句,进一步点明昨夜的风雨之大。此句中的“晓”字与上句的“深”字,不但上下句相互呼应,而且着意于突出时间的推移。显然,此句中的“晓”字并非指天明,而是指天亮后不久。由于夜来风雨大作,结果于晨起时,天上的云尚未散尽,还可感觉阵阵冷风,由此又可以推见出昨晚雨之大之急之骤。这就是这两句所要表达的主要之义。两句的环境烘托富有表现力,无论从总体氛围的把握,还是从具体字的运用看,都是很成功的。以这两句意境和前后衔接,后两句进一步转而描述内心活动了。这一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风雨所扰的无奈与懊恼。他从夜至晓,一直想着如何摆脱这种困扰于己的环境。可是,到头来,“青灯夜深雨,破帽晓来风”的苦境仍然摆脱不了。这就是本诗的最后两句所要表现的主要意思。总之,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环境、气氛和心情;后两句主要是写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这种由外向内、寓深厚感情于细腻描写之中的表现方法在许多古典诗歌中是可以借鉴的。而这种成功表现又是同两联相互烘托、相互作用分不开的。两联各自特色是不应忽视的。一首七言绝句往往不一定就抓住那些显眼的、勾勒事物形象的关键处往往并不在于刻意的刻画,而在于尽情地渲染。就诗的内容和情感而言,运用“渲染”是不困难的,最难的是善于从独辟蹊径处着力写人间的真挚感情而不落于概念、做作。“青灯夜深雨,破帽晓来风”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这一特点:渲染了一个气氛(通过写夜晚下雨与清晨刮风渲染了一个既萧森又阴冷的氛围),然后通过特写一细节──雨中的青灯与晓来的晓风吹落破帽这些“小事”,尽情抒发了作者所体验到的人间的不平之情和坎坷遭遇之感,十分耐人寻味。而这正是本诗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该诗首句不凡,“青灯夜深雨”,假借微弱的青灯在黑夜下雨的背景加以渲染;而后一个“雨”字,为后面的“破帽晓来风”埋下伏笔。“夜深雨”,足见其夜不能寐,苦读不休矣;“晓来风”,可见是清晨一阵风将头天吹落之帽吹拂起来;这两句写得较寻常多事,不落俗套,画龙点睛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读来为之扼腕长叹!尾联出句承转分明,“人间不平”、“世路难通”、“事乖心愿”等是承;次句点明主旨──慨叹自己身在穷途末路之窘相;而“凄凉”、“无奈”等则是转;这两句一纵一收、一张一弛,使诗跌宕生姿、含蓄蕴藉、言浅意深、韵味无穷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环境烘托来抒发感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特写;语言朴实无华而耐人寻味;在结构上则善于前后勾联照应、跌宕起伏。总之这首诗是一首情意深长、耐人寻味的抒情诗篇。
创作背景
《句》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杜耒创作的。具体创作背景并不明确,可能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或景象触动了诗人的灵感。在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社会和人性的观察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杜耒对某个特定情境或情感的表达。由于古代文献并没有详细记载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背景故事。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语言风格,推测出一些可能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感状态。
上一首
《论诗》
诗词关键字: 青灯 夜深
相关诗词
  • 1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2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3
    [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