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使鄂渚至乌江道中作》

沧洲不复恋鱼竿,白发那堪戴铁冠。
客路向南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沧洲不复恋鱼竿,白发那堪戴铁冠》是一首描绘诗人自身处境和心境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沧洲不复恋鱼竿”中,“沧洲”是一个常见的文化意象,通常用来代表清幽、闲适的处所,而“鱼竿”则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和闲适的生活方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怀念,然而却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已经离开了曾经的生活环境,或者已经不再有那样的生活条件。 “白发那堪戴铁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和心态。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铁冠则象征着责任和压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压力和责任时的无奈和痛苦,也暗示着诗人已经不再年轻,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客路向南何处是”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困惑。“客路”暗示着诗人是异乡人,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最后一句“芦花千里雪漫漫”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的处境。“芦花”是自然界的美丽,却也象征着生命的孤独和苍凉。“雪漫漫”则以大雪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恶劣,象征着诗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句诗以美丽的自然景观反衬诗人的困境,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鱼竿 芦花 路向
相关诗词
  • 1
    [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2
    [清]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
    千载乌江不洗悲。
  • 3
    [清]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
    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
    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