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於是。 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 如何蔽於斯,独有见於彼。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 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 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於己。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 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 |
| 这首诗是一首对孔子的赞扬和思考,表达了对道德、公正和无私的追求。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尧舜等古代圣人的敬仰,认为他们并非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孔子。这种观点体现了对孔子思想的推崇和认同。 其次,诗中提到人们都是尧舜,但未必知道孔子,这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普及程度不够的担忧。同时,诗中还提到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等故事,强调了道德和公正的重要性。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认为孔子有更多的言论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兼爱、孔墨相用等思想的思考和批判,认为这些思想并不完全正确。 最后,诗中还提到退之嘲鲁连等故事,表达了对道德和公正的追求和对个人私利的批判。整首诗充满了对道德、公正和无私的追求和对个人私利的批判,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孔子思想的赞扬和思考,表达了对道德、公正和无私的追求和对个人私利的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