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宿慧山寺》

古寺隐秋山,登攀度林樾。
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绝。
机闲任昼昏,虑澹知生灭。
微吹递遥泉,疏松对残月。
庭虚露华缀,池净荷香发。
心悟形未留,迟迟履归辙。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第二百七十六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登山后身在青莲界的感慨之诗,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闲适宁静之感。诗中的许多描写如古寺、青林、幽径、疏泉、皎月等都是为了表达他心境的宁和之感。 首联“古寺隐秋山,登攀度林樾”,诗人用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古寺隐于秋山之中,山林掩映,仿佛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诗人通过登攀山林,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深邃。 颔联“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绝”,这里的“青莲界”暗指佛家净土,表现了诗人心境的清净宁和。“此地尘境绝”表明了诗人此刻心无尘世烦扰,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状态。 颈联“机闲任昼昏,虑澹知生灭”,这里运用了佛教的哲学观念,“机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虑澹”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理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闲适中感悟生命,洞察生灭的哲理。 接下来的几联继续描写诗人在青莲界的所见所感。“微吹递遥泉,疏松对残月”,这里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宁和。“庭虚露华缀,池净荷香发”,这两句则通过描绘静谧的庭院和荷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心悟形未留,迟迟履归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他明白自己的身体虽然留在了世间,但心已经超脱尘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他悠然自得地踏上归途,对青莲界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以悠然、宁静、淡泊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超脱与智慧。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与哲理,给人以深刻的示。
创作背景
《宿慧山寺》的创作背景与朱宿的一次山寺之旅有关。在这次旅行中,他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此外,慧山寺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词关键字: 竹林寺 登攀 秋山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3
    [宋]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朱宿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