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用实夫韵》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清新的山林之景,表达了诗人对雪后山中景象的喜爱之情。 首句“雪后吟偏好”直接点明诗人对于雪后吟诗的偏爱。雪后,万物都被洗礼得干净清新,空气中似乎也带有一股清冽的气息,这样的环境无疑更适宜吟诗。 “酒向山中味转佳”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雪后的味道,使得诗中的山林之景更加生动。酒味因山中雪后空气的清新而变得更加美味,这种感受通过诗人的口吻表达出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岩瀑随风杂钟磬”一句,诗人以动衬静,瀑布的声音伴随着钟声,营造出一种山林的静谧之感。同时,“岩瀑随风”也描绘出山中的自然之景,瀑布从高处落下,随风而动,显得十分壮观。 “水花如雨落袈裟”则以形象生动的描绘,将僧人在山中修行时,身上的袈裟被水花打湿的场景表现出来,增添了山中的生活气息。同时,“水花如雨”也进一步烘托出山中的清新、宁静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山中宁静、清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通过诗人的描绘得以展现,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山林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用实夫韵》这首诗是王守仁在明正德元年(1506年)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时所写。当时,王守仁因为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到偏远的贵州龙场,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豁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在诗中,王守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他内心的思想情感。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王守仁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钟磬 袈裟 水花
相关诗词
  • 1
    [宋]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
    知君颇有东山兴,喝石岩前自过春。
  • 2
    [宋]
    晚步洛河滩,河滩石万般。
    青黄有长短,大小或方圆。
    考彼多无数,求其用实难。
    琅玕在何处,止可使人叹。
  • 3
    [隋]
    鹿鸣呦呦,在彼高罔。
    宴乐喜实,吹笙鼓簧。
    币帛戈戈,礼礼蹡蹡。
    乐只君子,利用实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