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三首》
丧尽生涯卖笊篱,白拈火里讨便宜。 看来枝节只如此,也道心空及第归。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生活的艰辛和禅理的阐述。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描绘了一个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卖笊篱(一种竹编的工具)的场景,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
首句“丧尽生涯卖笊篱”直接描绘了诗中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艰难的深深同情。这里的“丧尽生涯”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就像丧失了所有的生活希望。“卖笊篱”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谋生手段,使读者可以想象出一个年老力衰、无以为生的老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屈身于卖笊篱的场景。
“白拈火里讨便宜”则更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火里,即火炉旁,在这里诗人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寒冷的环境中艰难谋生的场景。“讨便宜”则表达了主人公为了生存,只能尽力从火炉旁寻找一丝可能的温暖和便利,以减轻生活的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看来枝节只如此,也道心空及第归。”是对主题的深化和升华。前一句,“看来枝节只如此”,是说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枝节”,不值得过于在意。后一句,“心空及第归”,则暗示着主人公对生活的理解——既然生活就是如此,那就应该放下心中的负担,保持内心的空灵和宁静,就像及第归乡的状元一样,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并以此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禅理。它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人生的智慧,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
|
创作背景
《颂古十三首》是宋代诗僧释德光创作的一组古诗。这些诗主要是对佛教教义、修行生活以及人生哲理进行阐述和赞美。释德光是宋代著名的佛教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大多与佛教相关,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宗教价值。这组《颂古十三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佛教在宋代的繁荣和发展有关,同时也反映了释德光个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体悟。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