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旦发青林诗》

孤征越清江。
游子悲路长。
二旬倐已湛。
三千眇未央。
草杂今古色。
岩留冬夏霜。
寄怀中山旧。
举酒莫相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古诗,作者通过对沿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孤身征战的游子内心的悲苦和对于未来的迷茫。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孤征越清江”,一个“孤”字,定下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征人孤身行旅的苦楚。次句“游子悲路长”,由景入情,点出了主题。游子,是作者自指,他为远行的艰辛而悲叹。三句“二旬倐已湛”,言归家日期如浮云飘忽,短暂而又漫长。古代风俗,阴历十月而归者为“十月之客”,十月之客归家,归期短暂,来去匆匆,诗人因此有“二旬”之叹。最后两句,一写眼前所见,一写心中所想。“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沿途所见山川景色,既写了景色的变化,也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今古色”三字蕴含着历史变迁、物是人非之意;“冬夏霜”则象征着岁月无情、人生易老之感。 诗的最后,“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诗人借酒抒情,表达了对往昔“中山旧”的怀念之情。“中山旧”是谁?为何而别?作者并没有详细说明,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莫相忘”则表达了相知相遇,今别离的惆怅。 这首诗以游子征途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孤身行旅的艰辛、漂泊无依的伤感和对历史的思索、人生易老的哀叹。全诗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寓情于景,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旦发青林诗》是南北朝诗人孔稚珪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这样的时代背景可能对诗人的创作心态和诗歌的主题产生一定影响。 2. 个人经历:孔稚珪本人可能有过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经历或见闻,这些都可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3. 文学传统:南北朝诗歌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传统和规范,诗人可能在遵循这些传统和规范的同时,也试图进行一些创新和突破。 综上所述,《旦发青林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由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学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生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诗词关键字: 游子
相关诗词
  • 1
    [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 2
    [宋]
    秋光烛地。
    帘幕生秋意。
    露叶翻风惊鹊坠。
    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
    熏炉衾换生香。
    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 3
    [唐]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