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寺》
山寺取凉当夏夜,共僧蹲坐石阶前。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时拨涧中泉。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山水诗,作者以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表现了山寺中宁静的夏夜,传达出一种闲适、淡雅的心境。
首句“山寺取凉当夏夜”,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夏夜在山寺中取凉。山寺通常建于山林之中,环境幽静,此句也暗示了诗人的闲适心境。
“共僧蹲坐石阶前”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一同坐在石阶上的场景,进一步表现出山寺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这两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电光闪闪,时有三两道闪电,预示着即将下雨,而天空中则还有七八个星星。这既表现了夏夜的特色——闷热之后往往就是暴雨,也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宁静气氛。
“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时拨涧中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细节。诗人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汗水,于是暂停了扇子。他泡了一杯好茶,一边品尝,一边拨动山涧的清泉。这种闲适的生活情趣,体现了诗人的淡雅心境。
最后两句“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描绘了诗人和僧人一起讨论莲华义,彻夜不眠,不需要借助松窗的睡眠来休息。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和对禅义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山寺中宁静的夏夜,传达出一种闲适、淡雅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禅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
创作背景
《松寺》是唐朝诗人卢延让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文献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然而,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和卢延让的生平经历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标题《松寺》可能指的是一个环境幽静、松树环绕的寺庙。这样的场景很适合修行和反思,也符合卢延让作为一位诗人的气质和追求。
此外,卢延让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佛教盛行的时代。卢延让本人也可能对佛教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这也可能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松寺》可能是卢延让在某个宁静的寺庙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创作出的诗歌。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析来获取。
相关诗词
-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
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
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
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
-
乘船浮鹢下韶水,绝境方知在岭南。
薜荔雨余山自黛,蒹葭烟尽岛如蓝。
旦游萧帝新松寺,夜宿嫦娥桂影潭。
不为箧中书未献,便来兹地结茅庵。
-
我言送客非佛事,师言不送非佛智。
双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乔松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