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不出门》

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
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生活状态和人生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安静、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的向往。 首句“不出门来又数旬”,诗人描述了自己长时间没有出门,暗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将何销日与谁亲”则表达了这种状态下的孤独和无聊,似乎在问自己如何打发这漫长的日子,又能和谁亲近呢? 第二句“鹤笼开处见君子”和第三句“书卷展时逢古人”描绘了诗人与书、鹤为伴,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寻找精神的寄托和慰藉。这里的“鹤”常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而“书卷”则代表了知识和智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与这些“君子”为伴,寻找自己的“君子”之道。 第四句“自静其心延寿命”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认为保持内心的平静可以延年益寿。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长寿的向往。 最后两句“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进一步强调了“真修道”的重要性,即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行为,而在于内心的修炼。这里的“魔”通常指外界的诱惑和困扰,而“调伏身”则是指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以应对外界的挑战。诗人认为,只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顺应自然,就能达到真正的修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长寿、智慧和道德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诗词关键字: 时逢 书卷 修道
相关诗词
  • 1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2
    [唐]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 3
    [魏晋]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