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册居杂咏》
册僧相约探微,四月残红到处飞。 采药满笼云满袖,行歌声里荷锄归。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与僧人相约探微,描绘了四月时节花朵凋零、落红满地的景象,以及僧人采药、荷锄归来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册僧相约探微”,通过“册僧”一词,描绘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与僧人相约探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禅意深远的意境。而“相约”一词则传达出一种友好的互动和期待,体现出诗人对僧人的尊重和友善。
“四月残红到处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的景象,此时正是春夏之交,花朵凋零,落红满地,一片凄美的景象。残红飞舞,表现出一种凋零的美,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采药满笼云满袖”,描绘了僧人采药的情景,满笼的草药和满袖的云彩,表现出僧人的清修和淡泊名利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僧人采药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治病救人,体现了僧人的慈悲和善良。
“行歌声里荷锄归”,最后一句描绘了僧人荷锄归来的情景,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在这里,荷锄不仅是实际的工作,更是象征着僧人的清修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也体现了僧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四月凋零之美的描绘,以及僧人采药、荷锄归来的情景的刻画,表现出一种禅意深远的意境,同时也传达出对僧人的尊重和赞美。诗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一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
创作背景
胡先啸的《东林册居杂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传承。总的来说,《东林册居杂咏》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相关诗词
-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