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遇》

士方贫贱时,藜藿若不足。
一朝得富贵,奴仆餍梁肉。
大胾食亚夫,空器馈荀彧,何如茆檐下,父子共饘粥。
我生有至愿,世世谢寸禄,有子复有孙,无荣亦无辱。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笔触,描绘了贫贱与富贵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 首段描绘了士人在贫穷时,对粗劣的野菜食物毫无兴趣;然而一旦得到富贵,曾经的仆人却能大口吃肉,满足无比。这种对比鲜明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接下来,诗人以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西汉的军阀樊哙和三国时期的谋臣荀彧为例,来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樊哙是刘邦的得力部下,因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而受封;荀彧则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诗人却认为,即使是像樊哙这样的豪杰,如果生活条件改变,也可能会变得贪图享乐;像荀彧这样的智者,如果失去了追求的目标,也可能会感到空虚。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愿望:不求世世追逐名利,只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过上平凡而宁静的生活,无须追求荣华富贵,也不必忍受屈辱。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处之,对名利的超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贱与富贵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内心宁静、淡泊名利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平凡的生活,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诗词关键字: 藜藿 奴仆 父子
相关诗词
  • 1
    [唐]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2
    [唐]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3
    [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