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雍熙光老颂》

独弄参军无鼓笛,右军池里泛渔舟。
岂知剑外雍熙老,收得黄巢折剑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独弄参军无鼓笛,右军池里泛渔舟。岂知剑外雍熙老,收得黄巢折剑头》。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某个宁静的环境中独自演奏笛子,乘着小船在右军池中漫游,并表达了对剑外一位雍熙老人的敬佩之情。此外,诗中也暗示了作者从黄巢的折剑中得到了某种启示或教训。 首句“独弄参军无鼓笛”,描绘了作者独自在弹奏参军戏的场景,但没有鼓和笛的伴奏。参军戏是古代的一种戏剧形式,通常有两名演员演出。此处没有鼓乐伴奏,只有笛声独奏,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清雅的氛围。 次句“右军池里泛渔舟”则将视线转向右军池,这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景。右军池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池塘,与王羲之(字右军)有关。在这里泛舟,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对文化历史的思考。 第三句“岂知剑外雍熙老”是一个转折,表达了作者对剑外一位雍熙老人的敬佩之情。剑外指的是剑阁以南的蜀地,雍熙老人的身份和背景没有在诗中详细说明,但可以推测他是一位有智慧、有德行的长者。 最后一句“收得黄巢折剑头”是全诗的高潮和主题。黄巢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曾与唐朝政府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此处,“收得黄巢折剑头”的含义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表达了对黄巢起义的反思和敬仰;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雍熙老人从折剑中得到教训的敬佩之情。折剑通常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失败和教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演奏参军戏、泛舟右军池、对剑外雍熙老人的敬佩以及对黄巢折剑的反思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历史、智慧德行以及教训的敬仰和思考。同时,诗中也暗示了作者从黄巢的折剑中得到了某种启示或教训,这可能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诗词关键字: 渔舟 收得 参军
相关诗词
  • 1
    [唐]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 2
    [唐]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
    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
    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
    年年佐尧舜,相与致雍熙。
  • 3
    [唐]
    正当天下待雍熙,丹诏征来早为迟。
    倚马才高犹爱艺,问牛心在肯容私。
    吏开黄阁排班处,民拥青门看入时。
    却笑郡人留不得,感恩唯拟立生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