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上山林画不如,眼明喜见晓光舒。 等闲稚子来横钓,一度抬竿一个鱼。 |
| 闲来湖上立移时,独愧凭栏负碧漪。 西寺木鱼东寺鼓,而今总入老夫诗。 |
| 山云收雨半川晴,匠出西湖作画屏。 剩欲题诗写怀抱,可怜踪迹似流萍。 |
| 茶瓯唤起清昼眠,涧松岩竹谈幽禅。 秋曦忽随壮士臂,暮景已入诗人肩。 尘缘咄咄鱼吞饵,胜呈堂堂驹着鞭。 屐齿欲回还小立,隔溪明灭见江船。 |
|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
| 山如浓翠拥高鬟,石壁巉然不可攀。 落日凤城佳气合,幻成一岛画图间。 |
| 禅客诗家见,凝寒忽告还。 分题回谏笔,留偈在商关。 盘径缘高雪,闲房在半山。 自知麋鹿性,亦欲离人间。 |
|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 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 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 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
| 雕轩画室吴僧居,花草禽鱼屏面集。 岂如萧爽大士堂,雪山数尺平头立。 满斋虚白已自生,隔坐纷华不容入。 霜毫一扫都无痕,独有淋漓粉光湿。 好丹世上空纭纭,趣与师同百无十。 常时吟客惟我来,共爱此屏微静翕。 目睛难驻手试扪,指下琉璃无寸涩。 愿乘醉笔留几行,为写高僧白云什。 |
| 贯林齐已唐诗人,当时逸气凌簪绅。 违犯名亹亹逼甫白,幽兰直与梅争春。 谁知北面石霜老,服勤杖屦皆终身。 二公所得当盖世,英词杰句风中尘。 至今传者以诗重,妙处反为诗所湮。 |
|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 森森竞泫林梢雨,木雙木雙争穿石上云。 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 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
|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 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
| 松竹暗山门,飕飀给青吹。 传闻宋高祖,旧宅为兹寺。 地以黑龙升,经因白马至。 何必问兴亡,山川应可记。 |
| 幽刹寻春傍翠微,幡竿残日迥依依。 西湖两岸千株柳,何似先教画取归。 |
| 和靖先生坟已荒,三春花草殿余芳。 栏干倚遍斜阳晚,户牖轩窗总是香。 |
| 坐彻秦城夏,行登越客船。 去留那有著,语默不离禅。 叶拥临关路,霞明近海天。 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
|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深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
| ...松露槎枿。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 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颠。 上人致功应不下,其奈飘飘沧海边。 可中一入天子国,络素裁缣洒毫墨。 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 |
| 无机成旅逸,中夜上江楼。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凫声闻梦泽,黛色上昭丘。 不远人情在,良宵恨独游。 |
| 劳歌好自看,终久偶齐桓。 五字若教易,一名争得难。 侵窗红树老,荫砌雪花残。 莫效齐僚属,东归剪钓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