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姥昔奔迸,余生脱沈沦。 家禽不忍置,信谓妇人仁。 空笼欻变化,千载高嶙峋。 可待厤湖水,复生桑下尘。 |
| 一雨三日水抹堤,南村北村云凄凄。 天公约束龙反穴,不忍嘉谷沈涂泥。 日光清薄潦未缩,起视又叹行云西。 初才淅沥洒窗户,俄已湍泻鸣沟溪。 丰凶相乘若翻手,振救小缓辄噬脐。 穷阎腐儒不预此,且收芋栗宽儿啼。 |
| 此时不忍抱遗材,欲把文章扇冷灰。 见说读书堂尚在,瓣香寄与谒东莱。 |
| 清晓莺啼红树。 又一双飞去。 日高花气扑人来,独自价、伤春无绪。 别后暗宽金缕。 倩谁传语。 一春不忍上高楼,为怕见、分携处。 |
| 杜宇催归急,青山送客忙。 去帆辞断港,过眼接危樯。 亲戚五年别,尊罍一笑长。 山西堕残照,不忍酹离觞。 |
| 松巅负残雪,高映寒食辉。 冲风忽飘堕,势若从天飞。 庭虚四散入,凌乱侵人衣。 衣重不忍佛,恐与清景违。 援琴弄太古,声淡节亦稀。 从笑已独赏,恍然迷是非。 乃知绝弦意,千载同依依。 |
| 击柱论功不忍看,築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
| 浮生难会此,此寺绝尘埃。 容易莫言去,等閒争得来。 江声寒若吼,山色翠如堆。 自是忘机者,凭阑不忍回。 |
| 千山倚山高,一径空云斜。 忽然见楼阁,知是佛子家。 苍松老不死,天矫如龙蛇。 霜皮自鳞皴,风梢互槎牙。 幽花似檐蔔,清绝不可加。 过庭送好音,异哉碧鴒伽。 我来不忍去,一步三咨嗟。 终当解冠裳,从师卧烟霞。 |
|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 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 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翦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 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
| 戴琴妙一世,二子得其声。 不忍遗音奏,各将新弄行。 |
| 既不忍饮乳,还能知奉亲。 何曾自不教,端是出天真。 |
| 寺在一山顶,江分两岸田。 凭何发诗兴,题字古廊边。 近地今埋骨,閒人亦助钱。 昨宵留宿意,不忍上归船。 |
| 僧蹊蟠青苍,莓苔上秋床。 露翰饥更清,风茑远亦泉。 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久游不忍还,迫迮冠盖场。 |
|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
|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
|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初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筹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
| 庭阶少幽蔚,树石聊森陈。 海椶最先来。 相看两经春。 风枯黄发短,雨老苍皮皴。 叶添朝暮层,尚欠著语新。 阴霖欻几月,芳苞吐轮囷。 尝闻肤毳间,若笋味可珍。 使其姿柔媚,未必藏甘淳。 耐馋不忍剖,是乃吾术仁。 诗人例虚谈,夸衒毋谆谆。 缘木而得鱼,虑贻俗子嗔。 |
| 兰玉无偏爱,衾绸不忍欺。 甘辛同逆旋。 生死独先知。 马鬣苔封合,鱼矶宝帐遗。 酸风入松槚,空作暮山悲。 |
|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绂此邦非偶尔。 行行白鹿书院来,小舆竹迳松阴里。 轻雷急鼓山前闻,飞梁截截水下喷。 有如蛟龙卷沧海,怒气直欲山前吞。 劝客倚栏同把盏,低头千夫眩双眼。 自非建始决金堤,端是晋阳彻三板。 手摩题石苔藓斑,驻看未饱不忍还。 谁能挽之出庐山,一洗尘俗清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