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偷落风无觉,白鹭微行鱼不知。 两地南楼今夜月,一般清皎百般思。 |
| 日落寒山剪剪风,一行雁字各西东。 虽然颜面睽千里,料得相思两地同。 |
| 君在於潜未语妇,姑苏我到事多违。 母衰妹弱那能干,妇拙儿顽孰可依。 海近一天风漠漠,朔寒两地雪霏霏。 行装稍办还家急,年少应须慕虎闱。 |
| 风雨淮西梦,危魂费九升。 一官遮日手,两地读书灯。 见客深藏舌,吟诗不负丞。 竹林虽有约,门户要人兴。 |
| 南陂荒茀已成围,北墅四租颇应期。 两地径规般薄地,小为庵屋大为池。 |
| 广平河水北,古暨浙江南。 两地音邮阔,三年官况谙。 采芹聊共乐,食蘖岂能甘。 别酒黄梅相,情环老不堪。 |
| 漫游三十载,屐齿晕苍苔。 两地无多里,一生能几回。 洞深龙未蛰,丹熟灶无灰。 已觉忘身世,松梢有鹤来。 |
| 楚树吴云隔风尘,相思两地各伤神。 悠悠岁月多华发,历历江山少故人。 苔屋不来今日雨,草地长梦旧家春。 便鸿为问平安信,聊当西风寄白苹。 |
| 五十年间叹阔疎,相忘两地复江湖。 书来笔底惊强健,诗去吟边想步趋。 好对青山看歌舞,莫嫌红粉笑髭须。 凤毛已有哦松韵,尚记金华旧范横。 |
| 杖策行行访楚囚,也胜流落峤南州。 鬓丝半是吴蚕吐,襟血全因蜀鸟流。 径窄不妨随划栗,路长那更听钩辀。 家山千里云千叠,十口生离两地愁。 |
| 无才处处是穷涂,两地谁传万里书。 节物峥嵘催岁暮,溪山萧洒入吾庐。 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 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 |
| 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 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 孰知范叔寒如此,未觉严公有故情。 |
| 不能枉道取富贵,是致尔辈愁饥寒。 频年别离情更恶,两地狼狈心何安。 从人数寄安否问,使我相思怀抱宽。 平生窃叹曹家儿,临歧莫堕双阑干。 |
| 两地曾辞最重权,功如温树懒能言。 从来富贵知何限,少有元戎是状元。 |
| 忆吟诗句与君儿,曾说高宗涕自挥。 两地兵休重富乐,百年家活共轻肥。 多留萤火明书案,闲看鱼蓑傍钓矶。 身内已无尘土僻,霜阡雪坞送将归。 |
| 子高去后我方来,两地参差笑口开。 赖有尊有似人喜,为渠想像饮三杯。 |
| 鄱笑行藏不自由,邮亭杯酒又淹留。 罢官却喜身还健,报最空惭政未优。 截镫只今难击马,卖刀自昔已牵牛。 蛮烟岭树斜阳路,两地离怀一样秋。 |
| 望断家山两地悬,白云何处涕潸然。 吏尘岁月知无几,宦海风涛幸有边。 已是雪霜催岁晚,又还花柳放春妍。 起予妙语令深省,碧眼相看话百年。 |
|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
| 新诗来处自房州,已及瓜时叹滞留。 曾望碧云频送目,又惊红叶再敲秋。 千山不隔清风远,两地应同素月流。 游刃似君诚利器,只今无复见全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