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
| 长夏暑候浊,云火高巑岏。 岂徒肌骨烦,木卷川流乾。 新居得南斋,楹槛稍虚宽。 森罗对草树,晓暮清阴寒,汛扫布几簟,气体粗可安。 图书虽非多,迹足备览观。 圣贤述事业,细大无不完。 高出万古表,远穷四海端。 於中苟得趣,自可忘寝餐。 况今有道世,谷禄正可干。 朂哉二三子,及时张羽翰。 力学致显位,拖玉簪华冠。 毋为于博弈,趣取... |
| 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 过我书斋无一事,似应终日待陶泓。 |
| 睡起书斋寂,疏帘独上钩。 雨馀鸦噪晚,天阔雁横秋。 物色供吟赋,功名叹滞留。 兵戈今未息,回首不堪愁。 |
| 数月书斋懒出门,眼看世事但纷纷。 长安岂是无相识,除却西湖但忆君。 |
| 旧岁只五日,晚梅能机枝。 婆娑一尊酒,陶冶数篇诗。 窗静游蜂寂,檐深立雀窥。 书斋寂寞里,藉尔对支颐。 |
| 竹风吹动草根尘,熠熠高底自照身。 每夜囊盛光到晓,书斋送舆少灯人。 |
| 活泉细引忽盈沟,自绕书斋堦堦流。 添得眼前无限思,石桥竹坞共清幽。 |
| 湖海难鬓易丝,平生壮志与心违。 一千晨外家何在,三十年前事已非。 狐正首丘应待尽,鹤思华表尚忘归。 书斋兀坐怀今昔,泪落西风湿客衣。 |
| 闷坐书斋学诉春,漫思黄鸟转伤神。 惟知弄舌娇和巧,不管行人喜与嗔。 侵晓爱趋红树暖,移时又向绿杨新。 始知春燕情何厚,日日相依旧主人。 |
| 半月书斋淹病身,又随流水下西津。 重来此地无相识,只有钟山是故人。 |
| 乐广亡来冰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于雾里藏玄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画,好掩书斋任所之。 |
| 乐广亡来水镜稀,宓妃嫫母混妍媸。 且於雾里藏弱豹,休向窗中问碧鸡。 百氏典填坟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门前春色芳如昼,好掩书斋任所之。 |
| 珍重江南好事家,老将种莳作生涯。 似怜寂寞书斋里,折赠盈篮栗玉花。 |
| 投晓过书斋,风门自闭开。 云容疑水墨,雪意吝琼瑰。 笔冷吟呵冻,炉寒坐画灰。 何如毡帐下,低唱两三杯。 |
| 斗大书斋以洁名,冰壶表里要清明。 如今尘土填胸臆,幸挽沧浪为濯缨。 |
| 儒行篇中有至论,书斋乡县两存存。 南音楚国钟仪操,仁术函人孟氏言。 近信每随流水到,旧庐凝望度云屯。 里非胜母泉君子,循取佳名睹圣门。 |
| 静掩书斋对短檠,夜深风露逼人清。 遥思万壑千山里,猿正啼时月正明。 |
| 遣送书斋小净瓶,麝煤藏久带芳馨。 难书八万四千偈,只写多心一卷经。 |
| 过山秋雨响临池,深夜书斋枕独欹。 正似蓬船倚江浦,梦回牢落听潮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