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膝书楼望太清,一生心事月同明。 因过隣寺分茶供,闲取高僧史传评。 |
| 江风吹梦到书楼,楼外新鸿数点秋。 葛老巾山空落照,晋时带水尚东流。 鱼虾市散荒烟合,鸟雀门深细草幽。 何处一声长笛起,觉来独客在沧洲。 |
| 连蜷雌霓堕晴空,光照书楼卷纸红。 天为斯文开瑞应,海南海北一宗工。 |
| 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家无钗泽穷冯衍,身著襦裙老管宁。 药圃按行新蔓绿,书楼徙倚暮山青。 偶然得句悲谁属,零落交朋比晓星。 |
| 鸳鸯绣罢阁新愁,独抱云和散书楼。 风竹入统归别调,湘帘卷月笑银钧。 行天雁向寒烟没,倚槛人将清沪流。 自是病多忪宝钏,不因宋玉故悲秋。 |
| 君住龟山我雁山,天教褒面帝圻间。 书楼自喜看山色,诗卷相寻待月删。 镜不可欺知貌改,寝惟无梦觉心閒。 西湖大有真泉石,何日携琴更出关。 |
| 江僧昨日到茅斋,曾向华林挂锡来。 因说胡家宗族盛,御书楼对义门台。 |
| 波流云散碧天空,鱼雁沈沈信不通。 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 秋千庭院人初下,春半园林酒正中。 背倚栏杆思往事,书楼魂梦可曾可。 |
| 湖海归来近,山林兴故长。 勇辞黄阁掾,却上白云乡。 缥缈书楼壮,凄凉笔冢荒。 家声传二妙,公死未应亡。 |
| 淹剧无悰易怆神,社仓新记重关心。 前朝诏在恩沦骨,遗老书存泪满襟。 永念君仁多善稼,肯因师死下乔林。 皇天老眼明于镜,勉植书楼万桂阴。 |
| 再见书楼氏,风流继六贤。 素轻千户拟,还宋一经传。 好学嗟亡矣,伤心为衋然。 郎君今二妙,早晚慰深泉。 |
| 寒侵径叶。 雁风击碎珊瑚屑。 砚凉闲试霜晴贴。 颂菊骚兰,秋事正奇绝。 故人又作江西别。 书楼虚度中秋节。 碧阑倚遍愁谁说。 愁是新愁,月是旧时月。 |
| 身是书楼东眷孙,老仙况复种仙根。 高科恰是承先躅,盛事还应表里门。 堂上承颜情最乐,窗前草制梦犹存。 着鞭且向长安道,春色如今紫诏温。 |
| 慈颜才一识,近获拜书楼。 忽化金棺火,应添石室筹。 乡邻传阃范,吊祭尽儒流。 令子令和靖,诗名甲此州。 |
| 采服昔为儿,随亲宦洛师。 于今余梦想,常记旧游嬉。 佐使头应白,书楼树已欹。 闻君行有日,使我泪交颐。 |
| 华林有胡氏,孝义共知名。 宅对千峰秀,家传双桂荣。 书楼藏六籍,讲席聚诸生。 官序新春拜,门闾往岁旌。 儿孙多力学,兄弟亦躬耕。 一院松篁影,满山猿鹤声。 傍溪挑蕨煮,就树采茶烹。 客恋琴樽乐,僧依水石清。 官途空扰扰,尘世自营营。 他日林泉约,何当遂此情。 |
| 书楼四面筠帘卷。 微薰起,翠弄悬签丝软。 楼上读书仙,对宝狻霏转。 绣馆钗行云度影,滟寿觥、盈盈争劝。 争劝。 奈芸边事切,花中情浅。 金奏未响昏蜩,早传言放却,舞衫歌扇。 柳雨一窝凉,再展开湘卷。 万颗蕖心琼珠辊,细滴与、银朱小砚。 深院。 待月满廊腰,玉笙又远。 |
| ...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 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 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 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 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 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 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 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
|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 岁月如流。 叹水覆、杳难收。 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 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
| 文章太守与谁游,山水江南第一州。 试向清风明月内,得非与可子瞻不。 生徒时喜高轩过,英俊多蒙。 冷掾能言修学事,殿堂新葺更书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