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妪貌何妨至辅臣,猴形亦有上麒麟。 伏波眉目空如画,不是云台剑佩人。 |
| 遍行海角与天涯,烟阁云台不似家。 无肉并无子猷竹,失侯不失邵平瓜。 难藏白发惟菱照,晚悟朱荣若槿花。 惭愧孙曾来贺岁,劝翁椒酒各斟些。 |
| 云台会功臣,际会若风虎。 独有严子陵,垂竿富春渚。 相求对幽藐,相知有平素。 吾寝惟吾真,君意应勿忤。 归来拂苔石,整我午上缕。 煌煌道义间,足以照今古。 |
| 有无语默谩徒劳,居士何曾动一毫。 世祖功成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
| 等閒伸脚动天文,须信乾坤系此身。 天上有星犹是客,汉庭何事肯为臣。 只当泉石容真隐,安可文书役故人。 岂但云台高不似,钓台草木至今春。 |
| 客子难为夏,池塘眼暂开。 莲房随月倚,萍阵信风来。 自喜亲茶杓,无烦问酒杯。 故人行在乐,献纳有云台。 |
| 当时一马渡江来,幕府山头刈草莱。 四海纷披都似此,一时缔创亦艰哉。 朝纲治具提还挈,国本人心壅更培。 辅佐中兴功第一,应须千尺上云台。 |
| 老惯人间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 生为柱国细事尔,死画云台何有哉! 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 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 |
| 诸老云台上,人人画一筹。 奈何令退士,长抱杞人忧。 |
| 东望西江水,高义在云台。 到今用钺地,霜鸿有馀哀。 |
| 南岳配朱鸟,地轴为之翻。 皇纲未为绝,云台谁再论。 |
| 谯门直北望燕山,乙巳年来例破残。 可但中原仍祸结,谁令东粤独偷安。 西师有请君侯力,南愿无忧圣虑宽。 恶少至今犹胆落,云台须入画图看。 |
| 一见琼林病眼开,东南秀爽方能回。 须知载腹五千卷,受我浇肠三百杯。 可但世官从凤沼,要看人物上云台。 歌呼枉费谈天口,宜及中兴国论陪。 |
| 黄旗一片边头回,两河百郡送款来。 至尊御殿受捷奏,六军张凯声如雷。 元戎剑履云台上,麾下偏裨皆将相。 腐儒笔力尚跌宕,燕山之铭高十丈。 |
|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
| 云台观者候昏明,奎壁躔中失二星。 上界真人重离别,阴风一夜搅青冥。 |
| 天下清名属至公,当时四七谩英雄。 祠庭千古增轮奂,不见云台续画工。 |
| 群山如削水如渑,一洞清音气味凝。 风送松声归远壑,日移猿影下垂藤。 林僧倚杖看泉脉,野客横琴坐石稜。 回首碧岩钟动处,云台犹在最高层。 |
| 他日曾休羽葆车,可怜宫寺已丘墟。 云台诸将锵冠剑,却遣严光配坐隅。 |
| 残年过六十,寂寞卧山中。 病眼惊新暗,衰颜失旧红。 人讥作诗瘦,自悯著书穷。 输与封侯骨,云台竞策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