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根受重渊,石脚插九地。 千年无支祈,闭穴守禹誓。 扁舟七日闲,浪作老龙戏。 舟师慎艰险,长跪请佛事。 晚山水如屋,晓山水如地。 清平一潭风,浪阵卷旗旆。 煌煌金仙语,鬼物所尊畏。 无心服毒猛,慧眼出幽秽。 人间慢圣贤,谆戒遭侮易。 谁肯一卷书,脱此千里滞。 |
| 问年知近百,伛偻合龟形,不理儿孙事,惟占水旱星。 惯医閒施草,贳酒自携瓶。 劝世行方便,何消念佛经。 |
| 处世例营营,好山长自青。 鹊毛秋净澍,鸽影夜竛竮。 无客谈时事,听人讲佛经。 虽然非所好,亦足尉飘零。 |
|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 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 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 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
|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花边过客蜂旁午,溪上良时鹭适丁。 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盘盂可次金铃。 |
| 佛经六千馀卷,聃书八十一篇。 今为二氏学者,我则两端竭焉。 |
| 春雨江干不肯晴,大江栎岸转雷霆。 山头方丈浑无事,扫地焚香看佛经。 |
| 昨夜秋风到汉庭,又催鹏翮上青冥。 同年前有三人杰,浑化今联行佛经。 路入桂花通月府,笔摇霜气动文星。 宫商十四弦俱应,总向祁山一处听。 |
| 两鬓点秋霜,黑白交相互。 倒指数行年,如日斜岁暮。 始汙千佛经,颇叹儒冠误。 夜声喧爆竹,晓炬惊鸦树。 又是一年新,三百六十度。 |
| 昔人抱璞经三献,今子排云叫九关。 千佛经应冠鳌顶,大人赋可动龙颜。 探梅腊雪园林后,对策薰风殿阁间。 若见故人询病叟,但言深入万重山。 |
| 老禅趺坐处,疏竹翠泠泠。 秀色分邻舍,清阴覆佛经。 萧萧日暮雨,曳履绕方庭。 |
| 成佛经千祀,镌崖已一章。 为怜尘世病,故作大醫王。 黄面无苔藓,青螺奈雪霜。 滩声门外转,万古阅舟航。 |
| 万里吴天问去程,停桡峡口约偕行。 苍颜相对曾相识,千佛经中记姓名。 |
| 千佛经中第一人,明光前殿奏雄文。 论心讵止称三益,识面端能胜百闻。 畴昔清谈如扣玉,只今佳句欲凌云。 高情已出苏州右,未用清香扫地焚。 |
| 褎然射策向明光,紫禁春深日正长。 风细御炉烟冉冉,天晴宫柳絮茫茫。 玉阶亲奉唐虞问,彩笔浓薰班马香。 千佛经中名第一,鸿文端不数长杨。 |
| 明月呈规,祥烟非雾,载符梦铃。 记前时已庆,人间鸑鷟,今番再见,天上麒麟。 知是于门,功标紫府,夜半仙官敕五丁。 亲送与,向君家作个,难弟难兄。 绝奇不数徐卿。 看他日名登千佛经。 正翁翁矍铄,婆婆老福,薰修觉海,结果初成。 自愧空词,不酬杯水,汤饼难充堂上宾。 无功也,这犀钱玉果,敢望平分。 |
| 越台海山清更雄,曲江间出曲江公。 宪台师表光且耿,濂溪留下濂溪井。 赵俣端是宋间平,妙年策名千佛经。 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槎移使星。 岭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寄声多贺帽子峰,今岁峰头有霜雪。 |
| ...行。 君家余庆未易量,二龙三凤同呈祥。 一门竞爽如圭璋,前后继踵名相望。 夥为十佛经中光。 联翩不羡金华堂,会稽何独夸诸黄。 世言燕山窦十郎,一枝椿老五桂芳,君今取此名其堂。 荐绅荣之富篇章,几与窦氏争颉颃。 吾家亦颇推吾乡,自从仲父闓天荒,五登科第于太常,枝分派别各一房,敢与君家相比方。 夫人更喜寿且康,岁时罗列称寿觞 |
| 屏去佛经与道书,只将语孟味真腴。 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
| ...间不以寸独不{左火右矣}。 玉石俱焚势应尔,岂有幻术能然哉。 闻这翁乃好善者,平时事佛经卷开。 有馀必以济贫乏,不以利欲萦其怀。 仓卒遂蒙鬼神护,万目注视感惊狂,厥初巨焰爇天起,左顾右盼如燔柴。 翁知无脱免,委身甘作烬与煨。 麾儿与妇令亟走,誓死死不去无违乖。 全家酣寝越信宿,如闻大浪声喧豗。 及其梦觉火亦息,依然一室当催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