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询士,标致殊,发言落落中疏疏。 瘦藤一握铁相似,孤身万里云不知。 作者前,致一问,分明直得绳床震。 失脚踏翻楼阁门,通身不挂毗卢印。 佛祖言,甚热椀,一剑当头百非划。 大展禅宗定古今,火里蝍蟟三只眼。 |
| 觌面来时作者知,可中石火电光迟。 输机谋主有深意,欺敌兵家无远思。 发必中,更谩谁。 脑后见腮兮人难触犯,眉底著眼兮渠得便宜。 |
| 陶诗虽瘠元非枯,确论近出眉山苏。 君诗不赠世作者,以暗投我如投珠。 鄙人摹写不成就,妄指画狗为於菟。 安得才似柳刺史,好辞玉佩鸣琼琚。 |
| 此大楼阁,无住无去。 此楼阁门,无开无闭。 作者同归,中劳弹指。 |
| 猗应龙,蟠九嵕。 抱骊珠,閟含风。 见似人,喜若跫。 作者谁,臣姓冯。 |
| 杜老才高笔有神,却夸庾信句清新。 方惭愧女依西子,更觉常星望北辰。 眼底向来无作者,世间此去有诗人。 交情何似吟情好,托契犹堪慰老身。 |
| 旋转玑衡运化枢,嗣皇袭六待耆儒。 斗南誉望俱难匹,邺下才华旧不孤。 郡赋今推作者并,王庭可但诤臣趋。 竹林昔隐休回首,四辅三公此首涂。 |
| 行吟坐想午忘饥,剔尽青灯睡失时。 唐宋以来多作者,姑为汉魏补梅诗。 |
| 飞花暖日轻相送,烈焰须凭作者通。 觌面不伸语路,丹山千里事同风。 |
|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悠哉复何心,适与飘风会。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 万生方颙颙,岂但千里内。 吾乡作者几,俯仰既千载。 愿言慰斯人,名实施四海。 |
| 渐嘉楼外花,嘉赏亭边柳。 作者归山丘,今春为谁有。 千秋万岁後,还复来游否。 |
| 文字微妙诀,到底元平夷。 词人不能工,变怪生崛奇。 汶上大夫者,得法灵均师。 修辞滋其平,不以怒出之。 白云自多态,流水长清漪。 作者云已往,知者其为谁。 九诵的子孙,八鸾行康逵。 天将龢其声,复见风骚遗。 |
| 作者相逢,你西我东。 水归沧海,月上孤峰。 放出城中老鼠,咬杀村裹大虫。 因甚如此,闽蜀同风。 |
| 一从屈原离骚赋,便至杜甫短长吟。 千载中间多作者,谁於海岳算高深。 |
| 未说高文锦不如,谈间已胜十年书。 是中我亦潜心久,作者君今举切无。 应俗不堪尘眯自,论交政复棘如须。 独怜儿戏心犹在,更向诗筒较戚疎。 |
| 烟霄已遂明经第,江汉重来问苦吟。 托兴偶凭风月远,忘机终在寂寥深。 千篇未听常徒口,一字须防作者心。 此日与君聊话别,老身难约更相寻。 |
| 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 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 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梅北到天南。 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
| 今古销沉几项斯,由来作者不祈知。 看渠一片怜才意,合把黄金铸敬之。 |
| 莫道无幽致,常来到日西。 地虽当北阙,天与设东溪。 疏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 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
| 机输缠转,作者犹迷。 顶{左宁右页}一著,独弄单提。 自从蹈得这些子,便向风波险处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