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楼南望洛阳,龙门回合抱苍苍。 受朝前殿云霞暖,封岳行宫草木香。 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 东人犹忆时巡礼,愿觐元和日月光。 |
凤顶孤峰耸绝奇,仙家云驭久栖迟。 飞腾岷岭元和日,留记山岩景佑时。 水透山阿朝北坎,山开井势拱离南。 他年殿阁鸣钟磬,广运重开帝载熙。 |
诗救元和失,先生学最精。 律严方苦硬,才大始纵横。 贞曜何须谥,魏闲相继生。 他年诗集著,风雅被家声。 |
朝阳岩下莫云冷,冉水矶边秋树深。 欲吊元和柳司马,溪山无力挽归心。 |
郭生在童稚,已得方外心。 绝迹遗世务,栖真入长林。 元和感异类,猛兽怀德音。 不忆固无情,斯言微且深。 |
...。 予除中书舍人,微之撰制词。 微之除翰林学士,予撰制词。 ]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 [微之长庆初知制诰,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 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 [蔡邑无儿,有女琰,字文姬。 陶潜小儿名通子。 ]琴书何必 |
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 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 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 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
穷愁幽思或成时,畦绕荒芜失自治。 秋气居然寒宋玉,土风犹尔操钟仪。 安能跛鳖从天马,正拟长松引菟丝。 启以新篇新绳削,元和直至建安时。 |
能将直道历荣班,事著元和实录间。 三表自陈辞北阙,一家相送入南山。 买来侍女教人嫁,赐得朝衣在箧闲。 宅近青山高静处,时归林下暂开关。 |
郑元和,受寂寞,道是你无钱怎奈何? 哥哥家缘破,谁着你摇铜铃唱挽歌。 因打亚仙门前过,恰便是司马泪痕多。 |
起来搔首夜如何,瞥见虾蟆影裹过。 幸自十分悬素魄,岂应一息驻妖魔。 光清於水尘难滓,色白如圭玷可磨。 休诵玉川艰险句,终篇比兴为元和。 |
毛公明於诗,其系宜善续。 前示五长篇,大须倾几曲。 岂特元和间,咳唾成珠玉。 |
闭户息机搔白首,中庭一树有清阴。 年年不改风尘趣,日日转多泉石心。 病起望山台上立,觉来听雨烛前吟。 庞公相识元和岁,眷分依依直至今。 |
以尾花笺白凤新,元和才子赋阳春。 茶山居士贪禅寂,误却江头争佩人。 |
元和颂圣雅平淮,韩柳文章付后来。 联璧照人今粲者,断金定契古谁哉。 白醪劝我频沾醉,青眼逢君肯懒开。 会散东风吹面缬,冻梨忻喜色如孩。 |
一身浪宕无拘捡,闹市门头恣意游。 汉地不收秦不管,不风流处也风流。 健则坐,困则休,信任从教雪满头。 寄语宣和政和元和佛陀,张僧伽李达磨,老聃孔丘,照顾沩山水牯牛。 |
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 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 |
生灵苏息到元和,上将功成自执戈。 烟雾扫开尊北岳,蛟龙斩断净南河。 旗回海眼军容壮,兵合天心杀气多。 从此四方无一事,朝朝雨露是恩波。 |
薄游上东门,南望青山阿。 松柏郁苍苍,绝顶亦嵯峨。 中有避世者,存身养元和。 我欲求其人,年岁空蹉跎。 驱车寻归路,延目望三河。 古来节侠士,孤坟蔽蓬科。 杀身不成仁,倏如飞鸟过。 宛转采芝曲,令人生叹嗟。 ¤ |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 遥闻争诵十行语,无异亲巡六尺舆。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 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