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畿邑三年令,先声百里春。 公朝勤恤隐,吾道足亲民。 不作劳人想,犹堪发刃新。 从渠清俗论,峨豸已知津。 |
| 徃来不特地之灵,西有长庚一点星。 九路大开行省府,几人争看小朝廷。 只消余力镇衡岳,许大先声到洞庭。 净洗甲兵从此去,烦公更为挽沧溟。 |
| 南窜逢公弄水亭,北归留我阖闾城。 壮年不见日千里,余论犹惊敌万兵。 简册何人知迼膝,边防触处竦先声。 伤心系舸城东地,目断安知有死生。 |
| 双溪溪上绿初匀,晓日瞳曨霁景新。 五马先声才出郭,九农和气已生春。 教条颁布人心悦,父老醺酣德意亲。 从此惰民俱力穑,会看优最上严宸。 |
| 未成花柳种成堤,早有先声到浙西。 待得已书驯雉绩,不妨隐访旧鸾棲。 堂前风入琴三弄,江上春归雨一犂。 莫道催科能样急,也分一念到群黎。 |
| 赤甲白盐雄作镇,铁冠绣斧凛先声。 雪山已为来时重,黑水应闻去后清。 殿上位虚中执法,边头人散小团营。 凭谁说与苏明允,画像无烦记姓名。 |
| 闻说乘轺美,全胜赴。 先声驰岭海,和气入山川。 路束篮舆过,书凭塞雁传。 祝君求荈草,醒我北窗眠。 |
| 六学先声病,群书欲备详。 摛文资引据,结字辨偏旁。 篆楷颜毫妙,编联蜀纸光。 残篇虽脱落,犹可挹遗芳。 |
| 先声凛凛慑乌蛮,舟引旌旗略万山。 白帝城头风日好,永安门外水云閒。 功名可致身为重,富贵相寻发未班。 千古江濆卧龙在,请公携酒数开颜。 |
| 殿上传宣内引官,一封历历奏忠肝。 八千里路先声至,百万都人夹道观。 节度晋公先授钺,淮阴韩信旧登坛。 擎天正要中流柱,莫拟人间蜀道难。 |
| 换却钳鎚过赤城,先声知已沸腾腾。 当机棒喝须端的,护法神通莫尽凭。 脚底涌泉同莹洁,脊梁天柱共崚嶒。 果符鼓棹沧溟句,海角元来欠一灯。 |
| 鹊寄先声到敝庐,故人回首意何如。 我方无事能高枕,子亦徐行可当车。 小瓮床头新注酒,青灯窗下静观书。 虀盐冷淡商今古,恐胜朱门食有鱼。 |
| 雷转桑乾白日昏,防秋边垒万星屯。 先声几发金吾骑,力战犹传铁裹门。 豪杰此时须甲胄,封疆何地不乾坤。 似闻西镇分人我,蛇势常山请更论。 ¤ |
| 有客来从仕国中,多时竹马闹儿童。 争言记壁崔斯立,今属诗家姚武功。 一节清如金掌露,十分明似水晶笼。 先声已好官为易,飞鹗联翩遇顺风。 |
| 天一云衣无定态,眼中时事休惊。 年来钟鼎到书生。 一麾仍出守,五马看专城。 千古金陵佳丽地,中郎素有先声。 一江春浪暮烟平。 此身眠食外,万事总虚名。 |
| 绿绶郎官笑白头,更携龙节领诸侯。 抟风初击三千水,投刃方排十二牛。 行色未抛京洛地,先声已压洞庭秋。 汉家刺部官虽小,一鉴寒冰照八州。 |
|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
| 毛侯曾子有新句,鸣籁素秋相与清。 吾若邶鄘甘退舍,君如秦楚正连衡。 一尊鸿雁到时酒,万里江湖别后情。 鱼目骊珠固非敌,搴旗况已慴先声。 |
| 天将物色助诗鸣,秋入吟肩句倍清。 欲为鲈专修故事,喜闻鸿雁寄先声。 脱身鞅掌谋须早,过眼纷华梦已成。 它日柴桑许同社,为君漉酒具南烹。 |
| 使者耕时出省春,联翩珠玉又前陈。 先声所暨摇山岳,落笔相豪泣鬼神。 嘉与九城俱晏粲,讫无一事尚棼泯。 独惭衰惰归何晚,亦著中间作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