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棱棱之山早雪,渊渊之水先秋。 静也虚谷之应,动也闲云之流。 自怜方外专默,谁与环中至游。 |
| 头上有骨,眼底无肉。 分影月随流,閒心云出谷。 万缘圆应兮廓周大千,一点灵虚兮默照幽独。 |
| 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 久别忽相逢,相对恍如梦。 |
| 发白寒山有雪,眼深秋井澄波。 混沌凿那亡大道,崑崙源自发长河。 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随处萨婆诃。 |
| 传之失真,体之而神。 明白智圆而有照,清虚理极而无身。 心萌法法,影落尘尘,一段精光华上春。 |
| 木老春迟,山寒雪早。 潮退珊瑚林,霁空明月晓。 守默自如,对缘恰好。 得往得来,随起随倒。 龙潭觑破天皇,马祖踏著水潦。 |
| 赤肉一块,臭脓一袋。 何物著乎中,有应发於外,妙入群机兮成三昧,个时撒手断崖前,方见浑仑扑不碎。 |
| 理极非身,智明自神。 三缘未作,一默含纯。 回途异类,出历诸尘。 弯弯月下涟漪水,剪剪风斜杨柳春。 |
|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 无相之相,不存情量。 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 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
| 一印印空,三乘莫穷。 智了离微句,身分函盖同。 弥勒驾来楼阁外,文殊家住觉城东。 随身干木,到处家风。 |
| 看看,心空骨寒槁木暖,未发髑髅津沥乾。 秋入眼角,春生鼻端。 相呼相唤知音会,为我们前倒刹竿。 |
| 碧涧之松,烟巢之鹤。 野性闲闲,癯身卓卓。 江含月而练长,水连天而秋阔。 一点分明兮十方虚豁。 |
| 鼻似截筒长,目如点漆光。 据床握拄杖,河汉夜来霜。 云山苍苍,水天茫茫。 烁迦罗,眼三角,舜若多,身十方。 |
| 默默而游,月冷天秋。 靡靡而周,云行水流。 身心无畔岸,机用有锥钩。 诸尘三昧纵横句,分付之人拄杖头。 |
| 渊默而明,湛存而妙。 三世齐平,十方圆照。 月随水而流,风入松而啸。 相逢会有知音,向道自然同调。 |
| 如珪如璧,雕文丧德。 如云如石,坚润是式。 苍竹无心岁寒色,老松有傲霜雪力。 照破诸缘兮,两眼如漆。 |
| 个住山人,平生惯贫。 寒枯青嶂骨,闲淡白云身。 无影树头兮露鹤梦月,不萌枝上兮华蜂採春。 |
| 岩壑之骨窪而隆,烟霞之气温而融。 其默而通,其应而冲。 流云出谷,霁月行空。 十方三世兮,南北西东。 |
| 眼横鼻直,气清骨寒。 手眼外应金篦快,身心内照玉壶宽。 机丝交织兮春华蔟蔟,与物齐平兮梦蝶团团。 |
| 默默神澄,棱棱气清。 河汉之月耿耿而不夜,蒹葭之风凄凄而有声。 相逢便说无生话,万像森罗作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