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前身后事茫茫,恼断苏州刺史肠。 猿带玉环归后洞,君骑白马傍垂杨。 鹤群长绕三株树,花气浑如百和香。 惭愧情人远相访,为郎憔悴却羞郎。 ¤ |
| 雅制初仍旧,佳名留至今。 城依刺桐古,亭入芰荷深。 尊俎宾僚集,旌麾刺史临。 自公多暇日,及此豁尘襟。 |
| 铃阁清虚刺史闲,廉车因得访仙山。 旌旂飘缈烟霞外,冠盖追随水石间。 丹井寂寥终古在,鸾骖怅望几时还。 人来谢史留诗笔,今日遗风尚可攀。 |
| 征南官属似君稀,才子当今刘孝威。 蛮府参军趋传舍,交州刺史拜行衣。 前临瘴海无人过,却望衡阳少雁飞。 为报苍梧云影道,明年早送客帆归。 |
| 平生邺下曹公子,家世风流合有文。 横槊尚传瞒相国,紫髯不是画将军。 诏书宽大民何怨,刺史威严吏合勤。 好作楚词更下俚,云中一降武夷君。 |
| 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 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 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
| 春寒有信不逾期,肯为衰颜独见欺。 白雪已输梅斗早,绿樽尤与火相宜。 撷来野蔌和萱草,分得江鱼贯柳枝。 刺史忧民民共乐,赛牛归去竞褰帷。 |
| 制举巍科世有贤,闻孙传业中兴年。 贡才合益诸侯地,宠饯真开刺史天。 有弟已容诗布鼓,无能仍许鬻栀鞭。 太平故事西崑体,指日皇都万口传。 |
| 入林休顾小猿惊,寿酒交持石外亭。 刺史尊崇上卿月,主人高隐少微星。 只因避雨投松盖,屡为障风夹桧屏。 笑语林猿能解意,往来应不限岩扃。 |
|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
| 病翁无计出愁城,喜甲科郎竞拾青。 主礼尤隆真刺史,华宗相望两魁星。 董生至论惟三策,韦氏单传只一经。 举首爱身如拱璧,修于家肯献于廷。 |
| 大父曾开刺史天,固应陈迹尚依然。 邦人却怪家风在,故老今推宅相贤。 仗钺秉旄仍置使,轻裘纤带更安边。 须知此日分忧重,更觉光荣掩后前。 |
| 吾年志学初,故已嗜为诗。 三霜当六十,无复一黑髭。 生事置堕甑,世故愕败棋。 独喜五柳作,时时一哦之。 其犹龙,隐见不可羁。 道人结净社,刺史遗酒赀。 亲狎,亦不作岸崖。 永言想遐{左足右属},终老茅檐栖。 |
| 碧玉参差绕崛奇,来登胜概喜忘疲。 人传唾玉添芳润,二十年前刺史为。 |
| 六月鄞江旱,焦劳刺史忧。 戴星趋洞府,踏月叩龙湫。 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 山川将尔遍,牲币岂吾留。 帝意兹回眷,神聪俯应求。 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急势朝翻幕,寒声暮咽沟。 余波平浦屿,翠色蔽田畴。 池阁消残暑,闾阎庆有秋。 邦民无以谢,惟起载途讴。 |
| 何处催耕早,宣城刺史先。 旗麾明晓市,耒耜遍晴川。 道咱欢声接,樽罍丽景鲜。 似闻携百榼,分饷及高年。 |
| 于门为国产英贤,淮海锺灵五百年。 松竹千寻森气节,江湖万顷渺情田。 白头未握封侯印,皂盖犹分刺史天。 俗变农桑皆犊佩,家传恺悌只蒲鞭。 敛容不动吏曹畏,清坐无言上意宣。 田野欢声丰岁里,西山爽气寿杯前。 篱边陶菊千苞折,阶下尧蓂一叶鲜。 香火祝公三入后,却来平地作飞仙。 |
| 送尔之南国,清宵恋别觞。 词人江左客,刺史汉中郎。 碧柳临官道,秋兰绕郡堂。 遥知讲经处,赓和有新章。 |
| 八座夫人贵,三刀刺史荣。 共深偕老庆,忽寄悼亡声。 寂寞闰门政,凄凉儿女情。 亲交犹雪涕,况乃谢宣城。 |
| 传语濠州贤刺史,隔年诗债几时还。 因循樽俎疏相见,弃掷光阴只等闲。 心在青云故人处,身行红雨乱花间。 遥知别後多狂醉,恼杀江南庚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