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 以平等印,普印诸业。 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 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 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 |
| 解印桃源后,卜居梅溆幽。 秉心难偶俗,乐道自忘忧。 故国八千里,妖氛六十州。 公魂如不泯,时作玉芝游。 |
| 邑称仙之居,山水开画图。 着我老仙子,少试胸中书。 视印秋风前,观化冬日初。 琴调待平弦,发稠借轻梳。 岂必三年期,朞月亦可乎。 赤城势连越,朱溪流通吴。 人限地百里,而滞天一隅。 俄然乘云翔,邑人空叹吁。 |
| 岩栖木食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柱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未离禅。 |
| 正传国子先生印,远访松陵隐士庐。 二十四篇风月句,几千万卷圣贤书。 地偏自觉因人重,日涉从教与世疏。 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 |
| 古人亡,古人在,古人不在天应改。 不留三句五句诗,安得千人万人爱。 今人只笑古人痴,古人笑君君不知。 朝来暮去能几许,叶落花开无尽时。 人生须要印如斗,不道金槌控渠口。 身前只解皱两眉,身後还能更杯酒。 李太白,阮嗣宗,当年谁不笑两翁。 万古贤愚俱白骨,两翁天地一清风。 |
| 不妨主掌旧林泉,山泽癯儒半列仙。 判月可无方寸印,勘书犹有一朝权。 陶人解作虫鱼篆,道号宁须金石镌。 约束风烟听驱使,吾家季子似差贤。 |
| 或许伊川到圣贤,弟兄今又学伊川。 会将不二心传印,还出无双手续弦。 当道书中无大道,后天易外有先天。 更思犹合下功处,有一毫遗未大全。 |
| 秦关昔先驱,南郑岂淹久。 夜中丞相归,平明印垂肘。 古来豪杰人,调度出窠臼。 登坛一军惊,六合已在手。 从兹看廊清,指挥如运帚。 时艰思奇才,庙古酹樽酒。 出门望长淮,故国长稂莠。 同云正惨澹,人事极纷纠。 拘挛傥无累,吾欲献九九。 |
| 人在南山第几重,采薇端可继高迹。 褰衣辟世锄三径,闭户求仁印五峰。 周室如何废常隶,楚我犹听集夫容。 大书元佑党魁传,今代岂无人姓龚。 |
| 凤凰山下网罗疏,翠翮摇空去有馀。 陶令已抛彭泽印,谢敷今作会稽居。 碧峰四向晚吟处,啼鸟数声春醉初。 更放鱼舠鉴湖上,芙蓉香里卧看书。 |
| 榛棘丛中旧草堂,千年谁复辩兴亡。 累累付与张仪印,珍重空中一炷香。 |
| 辉天绰地金刚眼,再锻重烹铁蒺藜。 脱体顿抛无朕迹,瞎驴从此丧全机。 当阳活脱向上路,收放应须阔著步。 印泥印水目前观,日面月面没回互。 脱笼掣辔绝名模,棒喝交驰得也无。 不落化门成底事,紫罗帐裹撒真珠。 |
| 山舍榱楹朽蠹余,朅来小圃作闲居。 推移宁免人间世,酒落还同心地初。 鸥鹭齐盟忘物我,薜萝交翠映簪裾。 恭惟不负传心印,已把浮生付六如。 |
| 大阿罗汉宾度罗,奉持末後如来印。 日中一钵千家饭,处处作佛事饶益。 以我身心五分香,作光明云雨大千。 取火燃香世界主,能遍法界唯心办。 |
| 乃翁表里玉无瑕。 浑是得天多。 一生受用,不完全处,都补填他。 郎君心念和平处,似得十分家。 天何以报,重重印字,滴滴檐窠。 |
| 公子无肠秋满壳,山吏无魂饱霜箨。 寒浦醉骨糟丘台,鸣髇数肋凌烟阁。 故人斜封三印红,秋江已在吾目中。 角声唤起边城梦,雪岸打围芦荻风。 |
| 将看秋早瘦风林,禾卷黄云副丐心。 妙印手中那外物,虚空胸次不容针。 谁家落甑炊香雪,后夜归船棹软金。 洗足蒲团松石上,绕篱山水有清音。 |
| 迅瀑千寻,悬崖万仞。 说法声高,验人机峻。 要扶法眼门风,花衲元非古锦。 堪笑高丽四九僧,面门搭了冬瓜印。 乳窦谤沉无香,是可忍孰不可忍。 |
| 山北云衣裹萼红,山南莫恨雪乘风。 眼前开谢人心别,醉裹吟哦我辈同。 春意收香归鼎实,月梢留影印阶空。 诸君行试调羹手,来岁花边独钓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