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一遗老,九重未知名。 临危观劲节,相视胆为惊。 折陊犹举手,籲天闽无成。 九陨期报国,万古犹光晶。 亦有布衣人,烈烈死弥贞。 回风惜往日,辉映岂独清。 滔滔肉食辈,泚颡徒吞声。 我闻同志士,野祭激高情。 配享遗斯人,忧心每如酲。 |
| 判虚空笔,摛锦绣文。 光腾万太,入石三分。 恶迹既被点破,只得饮气吞声。 自有傍人道不平。 |
| 秘魔擎叉,俱胝竖指。 邪法难扶,如何得是。 山僧冷地思量,不觉吞声饱气。 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
| 饥儿无食偷邻桑,主人杀儿尸道傍。 母兄知儿死不直,行哭吞声空叹息。 生重于桑亦易明。 何为以身邀所轻。 没身毫厘易其死,世上谁非窃桑子。 |
| 作贼心,过人胆,历历纵横对机感。 保福云门也垂鼻欺唇,翠岩长庆也修眉映眼。 杜禅和,有何限,刚道意句一齐划。 埋没自己也饮气吞声,带累先宗也面墙檐版。 |
|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
| 我欲哭穷途,所惧世俗惊,出门复入门,掩泪且吞声。 唐虞邈难继,周孔不复生,承学百世下,我辈责岂轻。 杨墨斥已殚,释老犹纵横,拔本塞其源,力尽志未平。 吾道如曒日,薄食终必明。 一木虽独立,可支大厦倾。 夷风方变夏,孰能作长城? 卓哉易箦公,垂死犹力行。 |
| 一著南冠二载余,安危不必问何如。 精金百链钢还锐,劲竹三冬节不枯。 对月欲同鹃带血,临风会有雁传书。 瓦杯冷落孤灯里,几度吞声只自吁。 |
| 树色溪光五月寒,幅巾藜杖接清欢。 吞声鸟自屏中过,倒影山从镜里看。 佳处唯堪著胸次,平生久已付毫端。 向来未筑沙堤路,岂信东山有谢安。 |
| 平生爱读书,反被读书误。 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 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 群狐正從横,野枭号古树。 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 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 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 |
| 吟身春共瘦,独立望江亭。 越水荒荒白,吴山了了青。 军降欣解甲,民喜罢抽丁。 拍碎阑干曲,吞声血泪零。 |
| 蠋也吞声哭,潜行到水头。 人谁包马革,子独衣羊裘。 水面生何益,南冠死则休。 百年如过翼,抚掌笑孙刘。 |
| 烈士生不遇,栖栖为旅人。 英魂死不没,凛凛为明神。 明神受帝命,庙食福我民,牲酒可足言,压抑姑少伸。 火旱千里赤,与人下雷雨,降水不反壑,谈笑出平土。 善人锡之福,奸伪亦击汝。 岂若世上人,吞声气如缕。 |
| 不瞻宰木过三年,霜露凄凉倍怆然。 马鬣但惊荒宿草,龟趺未办表新阡。 平生钟釜空遗恨,旧物桮棬半不传。 鸿雁差池风雨急,吞声清泪彻黄泉。 |
| 寂寂空城雀,日暮寒且饥。 鼯鼠啼林端,豺虎夹路垂。 蒿间黄雀语黄口,吞声切莫图高栖。 汝不见当年连云宫馆散烟燎,歌台夹室今狐狸。 糟丘成烘壤,藜藿生酒池。 昔人自是不复改,今人始觉前人非。 今人昔人未为远,更望谁家门户归。 |
| 阃范留椒闼,神游返玉清。 鱼灯照玄寝,骑吹咽重城。 军迫升仙日,人伤丧妣情。 宫中旧长御,行哭尽吞声。 |
| 道著明朝分袂。 早眉头攒翠。 不言不语只偎人,满眼里、汪汪地。 向道不须如此。 转吞声饮气。 一团儿肌骨不禁春,甚有得、许多泪。 |
| 蛇鼠必夜出,鸱鸮以暗鸣。 有时亦不然,白昼或纵横。 风俗昔忠厚,文物当承平。 一夫负微惹,不逃清议评。 古道丧,时危惊乱兵。 奸黠逞所为,气骄货宝盈。 一有指与讥,祸患可立生。 儒士菜色面,仰天但吞声。 |
| 溅紫飘红风又雨。 一刻韶芳留不住。 燕吞声,莺谇语。 待得晴来人已去。 怯新歌,怜旧舞。 冷落艳腔芳谱。 要识此时情绪。 豆梅酸更苦。 |
| 送行人去,犹追路、再相觅。 天末交情,长是合堂同席。 从此尊前,便顿然少个,江南_客。 不忍匆匆,少驻船梅驿。 酒斟虽满,尚少如、别泪万千滴。 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 灯火凄清,笙歌无颜色。 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