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就扬雄宅一区,知公有意赋归欤。 两楹岂谓哲人梦,三径空留君子居。 厚德所传唯裔嗣,清名难朽是诗书。 天公到底悭风俗,不使斯人在里闾。 |
| 诸老之中骨相奇,天胡遽使哲人萎。 每怀钓月池边乐,尚忆编茅亭下诗。 隔面树云劳我梦,伤心薤露为君悲。 典型已矣嗟何及,肠断天寒日暮时。 |
| 南州推望士,北阙仰良臣。 风谊高闾里,声名蔼缙绅。 课儿千卷古,与友一堂新。 石折符幽谶,山颓丧哲人。 |
| 蚌死留夜光,剑折留锋铓。 哲人归大夜,千古传珪璋。 珪璋遍四海,人伦多变改。 题花花已无,玩月月犹在。 不知天地间,白日几时昧。 |
| 瞻荆颍兮盘盘,悲淮流兮潺湲。 彼何人兮独安,此何人兮独难。 悼哲人之不反兮,抗灵辔于江干。 |
| 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慦遗。 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 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 国讎犹未灭,岂料哲人萎。 |
| 开庆言容悦,咸淳奏直前。 每逢时宰怒,自保哲人全。 垂世三千卷,归田二十年。 汾亭有遗操,独拍泪潸然。 |
| 众口推文伯,何人识吏师。 义襟惟古有,心地只天知。 至死终无玷,平生本不欺。 在公亡可憾,犹恨哲人萎。 |
| 早闻英气擅家声,晚得诸郎识老成。 可恨治朝无此老,郤嫌晚进不同生。 足知落笔千言疾,尚想挥毫一坐倾,未信哲人穷五字,二难还复以诗鸣。 |
| 人心易汩没,岂徒出徒入。 无方点检,一点或懈。 ,彼此成亡羊。 所以古哲人,警惕恒自将。 动若集于木,息如系苞桑。 此机日就熟,庶足升主堂。 譬如匣中镜,拂磨吐新光。 一尘不使留,光辉日煌煌。 凡我读书人,斯言佩毋忘。 |
| 哲人欲不丧道,昧者是难胜非。 学贵复之不远,在知心体危微。 |
|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 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 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
|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常恐宝镜破,明月难再圆。 文字未改素,声容忽归玄。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旧馆有遗琴,清风那复传。 |
| 隋文方混一,自谓垂无疆。 安知房之乔,拱立待其亡。 哲人妙观世,俗虑固不长。 我知蒲柳衰,宁待遘风霜。 奇姿终英发,起骖龙凤翔。 巍巍贞观绩,千载配虞唐。 |
| 痛惨哲人痿,愚缠丧母悲。 遡风怀绋路,泣雨写哀词。 学本藏诸用,行皆笃所知。 惟余经训在,交付有孙枝。 |
| 德量汪汪万顷陂,直将去就佩安危。 干戈虽在相寻日,休沐宛如无事时。 奏罢未闻宫漏转,归来俄见哲人萎。 哀荣终始谁能及,百世旌忠倾德碑。 |
| 忆昨云从东野时,天街携手话心知。 澹庵往矣谁其嗣,文定今之学者师。 德邵年高前辈行,山摧木坏哲人萎。 虎头城下艰难共,古道如公更有谁。 |
| 宝月清凉,寂照法界。 以沙门相,藏世间解。 谷响入耳,性不可为。 青莲出水,深不可窥。 万象纷披,花开古锦。 启迫群氓,与甘露饮。 哲人去矣,资何所参。 即事之理,塔锁终南。 |
| 凤鸟才看刷羽仪,胡为遽报哲人萎。 可怜如晦遄归日,不及唐朝既效时。 善类固知难着脚,小人未可便扬眉。 老天欲寿斯文脉,后死当为继绝思。 |
| 鬼蜮为妖天地昏,将军那可一朝存。 泰山颓喻哲人死,东海旱为孝妇冤。 当日主和甘下策,到今无计复中原。 清风凛凛一编史,拭尽英雄几泪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