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
|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
|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 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 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 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
| 官租颇繁重,在昔盖有因。 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 耕作既劳勤,输纳亦苦辛。 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 殷念恻予怀,故迹安得循。 下诏减十三,行之四方均。 先王亲万姓,有若父子亲。 兹惟重邦本,岂曰矜斯人。 |
| 扫叶开新径,携瓶汲晓泉。 偶逢岩下客,来问室中禅。 鸟去空还寂,薪穷火自传。 四方行已徧,归老旧林边。 |
|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 四方八表无遮塞。 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 缄口无言,灰心有则。 姓名已录华胥国。 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
| 元首赓歌乐股肱,四方强远喜声盈。 忠贤不死天心在,辅弼终归圣虑精。 中国自今应更重,本朝前日可嗟轻。 要须待见成尧舜,未敢轻浮作颂声。 |
| 买屋相依老翰林,满腔新意见新吟。 浮云仕宦四方志,明月家山千里心。 邻谊可曾分楚越,诗盟那有远何阴。 老夫亦忝桐乡籍,贺厦行须曳足音。 |
| 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 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阁门。 |
| 死到先生世道衰,忍弹双泪看铭碑。 动随天去心无愧,视得官轻事敢为。 他日史书廉太守,四方人哭老宗师。 不知精爽归何处,定在梅花自在时。 |
| 鉴湖狂客又西湖,笔砚生涯计已迂。 五斗自惭腰不折,四方安得口能糊。 家山迢递乡心远,灯火凄凉客影孤。 莫误风前看落雁,尺书还肯寄来无。 |
|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 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 秋莺尚娇奼,晚蝶成飘泊。 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 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 頳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 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 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 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 |
| 万彙攸成,四方宁谚。 工祝致告,普存民力。 迺荐斯牲,为俎孔硕。 介以繁祉,式和民则。 |
| 万彙攸成,四方宁谚。 工祝致告,普存民力。 迺荐斯牲,为俎孔硕。 介以繁祉,式和民则。 |
| 百物蕃阜,四方顺成。 通其八蜡,合乃嘉平。 旨酒斯醇,大庖也盈。 万灵来格,威一以成。 |
| 百物蕃阜,四方顺成。 通其八蜡,合乃嘉平。 旨酒斯醇,大庖也盈。 万灵来格,威一以成。 |
| 行晴坐雨荷天休,天地中间独享秋。 淡日凉风满衣屦,甘霖薄暮悦田畴。 晴天历历供峰屿,烟雨蒙蒙护岛洲。 蹙蹙四方瞻靡骋,愁心如醉懒新篘。 |
| 滚滚胡尘黯四方,忍看鳞介易冠裳! 最难义侠求沧海,如此河山对夕阳! 流血千秋侪武穆,复仇九世重齐襄。 锄非两字分明记,耿耿精灵倘未亡。 |
| 日日登山复下山,崎岖分寸绝难攀。 已无鱼腹江湖虑,肯怯羊肠道路弯。 满目诗材供各子,一杯醽醁染衰颜。 四方弧矢男儿事,扪尽参墟莫畏艰。 |
| 赋分微官即忍冬,衣单无计可防风。 四方远志从头去,一水空青到底穷。 地骨自寒谁与祛,天门欲到愧无功。 是谁直上凌羊角,却更从容使脱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