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眠披短褐,曳杖出门行。 月近中秋白,风从半夜清。 乱离惊昨梦,飘泊念平生。 泪眼依南斗,难忘去国情。 |
|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 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
| 未定还家乐,仍思去国情。 猿枝楼阁影,龙府佩环声。 水漩欹斜碧,山摇突兀晴。 分明昨夜梦,百丈峡中行。 |
| 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 秋风南陌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 |
| 荡荡南郊路,金舆不复行。 古台余草色,新树自风声。 寂寞荒村景,凄凉故国情。 遗民能道旧,曾是御营兵。 |
| 乍见惊胡妇,相嗟遇楚兵。 北来鸿雁密,南去骆驼轻。 芳草中原路,斜阳故国情。 明朝五十里,错做武陵行。 |
| 试陟江楼望,悠悠去国情。 楚山霞外断,汉水月中平。 公子留遗邑,夫人有旧城。 苍苍烟雾里,何处是咸京。 |
| 梦破东窗月半明,此身虽在只堪惊。 一春花里离人泪,万里灯前故国情。 龙去想应回海岛,雁飞犹未出江城。 客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 |
| 今日今时吾在兹,我兄我弟倘相思。 微官冷似支床石,去国情如失乳儿。 见惯浮云浑欲语,漫成诗句未须奇。 径求名酒一干科,轰醉王城百不知。 |
|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
| 平芜霜露合,孤雁向南征。 影落黄龙渚,声凄魏豹城。 残云疑路断,新月似弦惊。 十载关山北,曾伤故国情。 |
| 命晋昔闻千矢赐,拜韩今见一军惊。 地连赤县城中阻,水入黄河总未清。 几茎素发殊方病,半幅乡书故国情。 洛下伤时同贾谊,西都卖卜似君平。 |
| 见危致命欲时清,万里祈通两国情,尝尽艰难徒自苦,著成纪咏待谁明。 瑶琴漫鼓思归引,玉笛休吹逐舞声。 遥夜肯来同晤语,消忧岂待赐宣城。 |
| 边风萧飒动江城,独上高楼故国情。 碛裹征人三十万,空教弟子学长生。 |
| 孤舟汴河水,去国情无已。 晚泊投楚乡,明月清淮里。 汴河东泻路穷兹,洛阳西顾日增悲。 夜闻楚歌思欲断,况值淮南木落时。 |
| 贫归无定程,水宿与山行。 未有安亲计,难为去国情。 岛烟孤寺磬,江月远船筝。 思苦秋回日,多应吟更清。 |
|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
| 万里东风故国情,十年几度凤凰城。 衡阳雁尽春三月,巫峡猿啼夜二更。 席上狂言因酒得,镜中华发为愁生。 静观富贵如云转,拂袖归来任俗争。 |
|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
| 风沙万里行,边色看双旌。 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 朝衣惊异俗,牙帐见新正。 料得归来路,春深草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