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 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 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预江州司马事。 为渠感激作歌行,一写六百六十字。 白乐天,白乐天,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不释然。 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接柴桑路。 不寻黄菊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妇。 |
| 破屋不可住,如何着老身。 喜于乔木下,见此小楼新。 山好如佳客,吾归作主人。 摩挲双脚底,无复踏红尘。 |
| 濒海数十里,饥民及万家。 雨多忧坏麦,春好忍看花。 凿浅疏田水,占晴视晚霞。 老农如鬼瘦,不住作生涯。 |
| 远庵家学在,持此去为官。 冰雪吾身白,风霜吏胆寒。 一心毋妄用,百姓自相安。 贤者妙为政,谁言宰剧难。 |
| 古镇更为县,封疆半是山。 赋繁官吏窘,土瘠稻粱悭。 流水心何急,高山意自闲。 春风细吹拂,桃李满民间。 |
| 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 菊花祗作旧时黄。 白雪堆人头上。 昨日将军亭馆,今朝陶令壶觞。 醉来东望海茫茫。 家近蓬莱方丈。 |
| 忆作南州客,归来东海滨。 尚怀忧世志,忍说在家贫。 老作山林计,梦随车马尘。 郁孤台上月,无复照诗人。 |
| 身退谋家易,时危致主难。 才能今管乐,人物旧张韩。 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 平生倚天剑,终待斩楼兰。 |
| 四野萧条甚,百年无此荒。 早禾遭夏旱,晚稻被虫伤。 富室无储粟,农家已绝粮。 逢人相告语,生理尚茫茫。 |
| 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 处世有容德,与人无诤心。 友于兄弟乐,惠彼里闾深。 细把丰碑读,怀贤泪满襟。 |
| 表表魁梧相,面如田字方。 早宜朝玉陛,犹自绾铜章。 上挹叶丞相,近瞻商侍郎。 风流接前辈,偃室有辉光。 |
| 行尽白云际,乘槎过水西。 稻田秋后雀,茅舍午时鸡。 野饭自不恶,村醪亦可携。 闻钟欲投宿,何处是招提。 |
| 白旗走报山前事,昨日官军破绿林。 千里人烟皆按堵,一春农事最关心。 不知郊外雨多少,试探田间水浅深。 翠玉楼中无限好,可无闲暇一登临。 |
| 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君家劝酒人。 移取堂前双蜡烛,花边照出玉精神。 |
| 一襟忠谊气,数首北征诗。 ,不许公卿见,徒为箧笥奇。 衔枚冲雪夜,击楫誓江时。 此志无人共,愁吟两鬓丝。 |
| 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
| 总被利名役,机心欲算沙。 舟行阻风色,客梦负年华。 洲渚四五曲,渔樵八九家。 江村无限好,满眼是芦花。 |
|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 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 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 |
| 九陌尘中事,三生石上身。 狂为好诗客,贫作负恩人。 十载江村别,扁舟淦水滨。 音书久不至,得梦往来频。 |
| 琐琐饥年事,骎骎谷价高。 人将委沟壑,谁肯发仓厫。 涸沼鱼枯死,荒村犬饿号。 与人同一饱,安得米千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