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派天河入地深,断无射鲋汩泥尘。 仙乡初不谙机事,多少山间抱瓮人。 |
| 雷斧何年翠凿成,老龙吟苦雪涛惊。 霜晴未用为霖在,留与春蓑作太平。 |
| 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云中筑女墙? 短绠讵能垂玉甃,缭垣何用学金汤。 劚开岚翠为高垒,截断云霞作巨防。 守吏不教飞鸟过,赤眉何路到吾乡。 |
|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 湘潭归梦远,燕赵客程劳。 露晓红兰重,云晴碧树高。 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
| 采薪逢野泉,渐见栖闲所。 坎坎山上声,幽幽林中语。 仙乡何代隐,乡服言亦楚。 开水净药苗,扫雪候山侣。 零叶聚败篱,幽花积寒渚。 冥冥孤鹤性,天外思轻举。 |
|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
| 四壁玲珑耸石楼,四窗云气拥仙游。 半空星斗浮天井,一洞烟霞透沃洲。 蜥蜴现时曾呪雨,猕猴啼处客悲秋。 他年定作山中隐,肯向红尘白尽头。 |
| 精思莫知日,意静如空虚。 三鸟自来去,九光遥卷舒。 新池近天井,玉宇停云车。 余亦苦山路,洗心祈道书。 |
| 孤峰含紫烟,师住此安禅。 不下便不下,如斯太可怜。 坐侵天井黑,吟久海霞蔫。 岂觉尘埃里,干戈已十年。 |
| 华顶星边出,真宜上士家。 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 禅馀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
| 腥鲜龙气连清防,花风漾漾吹细光。 叠澜不定照天井,倒影荡摇晴翠长。 平碧浅春生绿塘,云容雨态连青苍。 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
| 旧闻素女出天井,坐石晓梳青髻丝。 碧湫一笑入深窈,灵篆朱书来命迟。 冷钟晨梦听飘洒,受物不遣雷车随。 阴云未驳润泽广,民岂能忘心已知。 |
| 长江险,天可恃。 齐三来,周再至。 隋兵强,竟何事。 兵入城,吾有计。 楼高入天井入地,生同欢娱死同避。 国有二嫔无一士,回首长江如屣弃。 君不见古来人和方地利,天为吴王还魏帝。 |
| 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
| 云气斂兮天目之颠,涛江线横兮海门溅溅。 扶桑子半兮阳乌翩,可俯而掬兮咽以天井无声之泉。 |
| 天井坊中过,令人忆故知。 几回上心处,诸老倚楼时。 犹记负暄稿,谁传咏史诗。 坐间年最小,今已白髭眉。 |
| 闲身谁道是羁游,西指峨嵋碧顶头。 琴鹤几程随客棹,风霜何处宿龙湫。 寻僧石磴临天井,劚药秋崖倒瀑流。 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回休。 |
| 太行横拥巨川回,三晋由来产异才。 展墓乘春走乡陌,负书拂晓下兰台。 河阳路侧花应合,天井关头雪未开。 会使乡人惊六印,莫羞今日弊裘来。 |
| 仁祠写露宫,长安佳气浓。 烟树含葱蒨,金刹映艹丰茸。 绣户香焚象,珠网玉盘龙。 宝题斜翡翠,天井倒芙蓉。 幡长回远吹,窗虚含晓风。 游骑迷青锁,归鸟思华钟。 云栱承跗逦,羽葆背花重。 所嗟莲社客,轻荡不相从。 |
| 九衢艳质,看来怎比他闲靓。 清韵。 似照水横斜暮临镜。 林间顿画阁,花底藏芳径。 幽静。 将绛烛、高烧照双影。 琼瑶皓素,未及肌肤莹。 伊试省。 我从今、远肯再孤另。 记取兰房,夜深人迥。 窗外月照,一方天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