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承春各斗奇,百花分贵近亭池。 开时若也姮娥见,落日那堪公子知。 诗客筵中金盏满,美人头上玉钗垂。 不同寒菊舒重九,只拟清香泛酒卮。 |
|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 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 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 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
| 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 水澄千室倒,雾卷四山长。 受节人逾老,惊寒菊半黄。 席前愁此别,未别已沾裳。 |
|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 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有分,欲采未过时。 勿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
| 丞相衔恩赴阙时,锦城寒菊始离披。 龙媒旧识朝天路,鸡树长虚入梦枝。 十载殿廷连步武,两来庸蜀抚疲羸。 莫愁中土无人识,自有明明圣主知。 |
|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
|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
| 疏野林亭震泽西,朗吟闲步喜相携。 时时风折芦花乱,处处霜摧稻穗低。 百本败荷鱼不动,一枝寒菊蝶空迷。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
|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 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
| 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 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 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 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 |
| 圣心忧万国,端居在穆清。 玄功致海晏,锡宴表文明。 恩属重阳节,雨应此时晴。 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 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 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 |
|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 繁林已坠叶,寒菊仍舒荣。 懿此秋节时,更延追赏情。 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 至乐非外奖,浃欢同中诚。 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