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作送行诗,勤终铺美意。 吾君方急贤,侍从有虚位。 两府多故人,东阁欠奇士。 如送郑尚书,韵必以来字。 |
| 缫藉知良玉,虀盐是大儒。 单传合上相,小却但尚书。 蠹简同归处,遗簪任翳如。 西风好溪雨,涨泪湿涂芻。 |
| 曾携钵锡到灵山,古寺归来洛水边。 新译经文传北阙,旧游诗句在西天。 炉中香想诸方施,笼里灯应数世传。 别有空门难继处,宋尚书序本师编。 |
| 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簷欹。 祇传祖席觞无算,肯顾尚书对有期。 芸省繙经终寂寞,柳隄飞鞚好追随。 灵均不醉真何益,千古离骚怨楚辞。 |
| 未识诸人名已侯,一麾应此滞徐州。 谁知安石恐未免,欲借寇君何可留。 遗爱与山同北固,平生作计岂东周。 上方已听尚书履,声在星辰最上头。 |
| 大绛县人五岁,小鲁申公二年。 楞严已难笔受,尚书尚可口传。 |
| 清漳古佛竺国,尚书令鲁郡公。 始信十年夜读,不如明月春风。 |
| 识郑尚书曳履,嫌高将军涴靴。 难伴小儿上树,且饶跛子看花。 |
| 当年画省与成均,联璧看君亲弟昆。 清世几人兼五福,白头相对备三尊。 朝班犹识尚书履,时论同推通德门。 早晚芝函趣归骑,要令勋业照乾坤。 |
| 青春淑景忽飞霜,余烈犹能到海棠。 中山靖王孺子妾,尚书门下主讴娘。 |
| 欲寄音书碧宇空,几回溪上佇秋风。 离愁自叹三千丈,飞梦长随十八公。 尚书兰孙怀旧好,颇疑梨枣闷新功。 寅君近况知何似,想见丹炉夜夜红。 |
| 尚书镇章江,慈母怀婴儿。 去年甫去郡,未觉棠阴移。 如何失调驭,众目惊睽睽。 诏书念前绩,趣志持州麾。 重临亦云宠,去后良多思。 |
| 名闻由昔者,礼进合欣然。 古有不屑教,意令加后鞭。 尚书八座贵,吏部一灯传。 惊代文章伯,曾容贾浪仙。 |
| 微风起船尾,雨气生日脚。 不愁春路泥,正泛春波乐。 顺去疾鸟飞,问程殊我度。 才名留守家,更入尚书幙。 |
| 秋入园林日夜稀,慨然那复更临岐。 暗中摸索非其物,海内流传会有知。 岂但文章振吾道,更蕲饥溺济斯时。 直声旧著尚书履,召节行闻夜席思。 |
| 郑公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晋水湄。 招客远郊常置驿,论文古训旧笺诗。 汉庭行曳尚书履,泾谷曾刊隐士碑。 今日湖亭共游汎,追怀子美昔同时。 |
| 学射山前宿雨收,篮舆咿轧自生愁。 得闲何惜倾家酿,渐老真须秉烛游。 道废尚书犹乞米,时来校尉亦封侯。 自怜白首能豪在,车辙何因遍九州? |
| 镜湖扁字无今古,无古无今只此心。 云入枕边堂署玉,月穷天外日鎔金。 楼台仿佛水墨画,烟雾空蒙岩壑岑。 须信尚书最难读,人间无许大胸襟。 |
| 侍中谲取玉带,尚书苦爱貂蝉。 家破谪黎母矣,塚穿无髑髅焉。 |
| 有文殊佛来禅室,无复将军顾草庐。 肉眼错看病居士,玉音犹记老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