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材博识服簪绅,玉树瑶林绝点尘。 氏族源流推肉谱,春秋褒贬藉调人。 膝间韵磬传山水,枰上枯棋战楚秦。 妙处不传今已矣,遥瞻遗像泪沾巾。 |
| 雨雪不顺时,阴阳失明晦。 麦根半成土,农夫泣相对。 我公诚诉天,天地忽已泰。 长飙卷白云,散落群峰外。 拂砌花影明,交宫鹤翎碎。 宿鸟晨不飞,犹疑月光在。 碧树香尽发,蠹虫声渐退。 有客怀兔园,吟诗绕城内。 |
| 安装闻难及庐山老,晚见丧归南海翁。 犹被卹章虽弗逮,竟成全节略相同。 事惟有死仲连子,貌乃如生颜鲁公。 不尽哀荣千载下,爽鸠墟垅几秋风。 |
| 八座方新玉铉家,妆台忽掩五云赊。 徽声不愧古彤管,觉性能空昙钵花。 夜月东冈疏磬度,春风南国去旌斜。 所亲多少酬恩泪,待看重封燎诏麻。 |
| 海燕初归朔雁回,静眠深掩百花台。 春蔬已为高僧掇,腊酝还因熟客开。 檐外暖丝兼絮堕,槛前轻浪带鸥来。 谢公难避苍生意,自古风流必上台。 |
| 乐事良辰古所难,三分春色一分宽。 润花雨过红裙湿,倚竹风斜翠袖寒。 自有南堂谁举白,可无东绢为施丹。 两翁醉墨曾题品,便作平泉草木看。 |
| 堂堂体貌照簪缨,天与君王佐太平。 拭眼待看萧相国,举杯且属谢宣城。 花间未听歌声彻,笛里先催别恨生。 说与邦人休卧辙,过家闻欲趁清明。 |
| 守节冰天十五霜,归来飞语又炎方。 正欣射雁还幽窖,旋复飞鸢堕瘴乡。 位不当材仅喉舌,寿难酬德遽膏肓。 八龙共侈荀门庆,虽厄龙蛇殆不亡。 |
| 身于七邑最孤寒,每辱黄堂刮眼看。 乍可郡无九年蓄,要令民受一分宽。 公闲去伴种司谏,我懒思寻靖长官。 曾出龙门称弟子,感知惟有寸心丹。 |
|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 百口共经三峡水,一时重上两漫天。 尚书入用虽旬月,司马衔冤已十年。 若待更遭秋瘴后,便愁平地有重泉。 |
| 班朝曾共多艰日,草疏相过太息时。 扶起斁伦千古痛,唤醒忠魄九原悲。 我逃微责去汶远,公坐高名出昼迟。 危急一朝还并命,举头颠厦欲安之。 |
| 时样多求赫赫声,惟公独韫玉精神。 传无房杜可书一,心即羲皇太古人。 日月升时先奋翼,风云浓处忽抽身。 苍苍忍夺客星去,却使凌烟忆老臣。 |
| 兵书一箧老空休,尚记当年寓益州。 扪虱盖尝谈世事,脍鲈聊复寄扁舟。 我方泥饮夸严尹,公喜逢时过武侯。 作此短歌怀感遇,运斤班郢独包羞。 |
| 沙场握节杖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名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裹寿原高。 |
| 沿缘绿篠无穷岸,萦带香荷几曲溪。 可惜高秋真赏地,夕阳残月枉平西。 |
| 故人同省复同班,且喜先归奉帝銮。 居守乍抛留宅鑰,造朝重拂宝梁冠。 仙楹夕霭通飚驭,秘庑晨晖转露盘。 我有寸心空恋主,扪膺难把向君看。 |
| 亲宾相贺闻何如? 服色恩光尽反初。 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拆紫泥书。 便留朱绂还铃阁,却着青袍侍玉除。 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金鱼。 |
| 阊阖前临万岁山,烛龙衔火夜珠还。 高楼迥出星辰里,曲盖遥瞻紫翠间。 轣辘车声碾明月,参差莲焰竞红颜。 谁教言语如鹦鹉,便著金龙密锁关。 |
|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
| 先生清梦绕林泉,黄纸除书拜地仙。 报答吾君吾相了,徜徉某水某丘边。 事光白傅求闲后,衔似温公约史年。 笑向故山猿鹤说,古来晚节几人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