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山乐无涯,三径富松菊。 山体静吾心,山光悦吾目。 春来山蕨肥,秋后山田熟。 未必王侯家,有吾清净福。 |
| 阊阖开城郭,东南见此州。 尊安山体奠,柔静土田收。 易野曾兴国,崩台早得秋。 閒民无职事,力食愧锄耰。 |
| 山体如如即我身,眼高才是个中人。 锦囊忽上玉楼去,谁复如化更识真。 |
| 山川楼观总丘墟,双径还成化佛居。 四海重修舆地志,群龙仍护梵天书。 野猿供笔诗成后,玉女焚香定起余。 大觉昔承天子诏,解知山体本如如。 |
| 山体本至静,仁体亦如之。 乐者有深味,鲁论无费辞。 目玩唯自得,心契若有期。 逝川同一旨,妙理无容窥。 刘公本好古,雅志非好奇。 诸君为著语,殆类爱山诗。 泉石涵清思,松柏媚幽姿。 古来山中人,此道未必知。 蜡屐张乃癖,拄笏殆成凝。 独有首阳高,薇苦甘如饴。 得仁即无怨,千载真吾师。 |
| 庐山之高谁不识,欲识其真了难得。 往来山中最亲切,岭为横看峰是侧。 曾从彭蠡望山外,识得山南昧山北。 山体如如本不动,人苦求之愈多惑。 君今一堂据湓城,香炉五老皆嘉宾。 莫问后前与向背,面目还君多识真。 君今与山如故人,慎毋忽作白头新。 堂中燕坐静且寿,君其於此知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