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原岭下野山茶,半是红花半白花。 雨里向人俱有泪,花中隐士自成家。 依稀檐蔔稍头雪,彷佛棠梨脸畔霞。 恐是山君双侍女,不应临路久咨嗟。 |
| 筀笋剪龙须,山茶烹雀舌,款客话家私,各打乡谈说。 闽蜀同风,浙音迥别。 老倒芝峰耳重听,子规声诉三更月。 |
| 双凤箫声隔彩霞。 朱门深闭七香车。 何处探春寻旧约,谢娘家。 旖旎细风飘水麝,玲珑残雪浸山茶。 饮罢西厢帘影外,玉蟾斜。 |
| 乍行春野眼增明,渐减春衣体倍轻。 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 柳塘水满双凫戏,稻陇泥深一犊行。 晚到三桥泛舟去,掩关不复畏重城。 |
| 今朝正当端午节,衲僧倒用真妙诀。 转圣作凡,点金成铁。 却把山茶,以替竹叶。 角黍满盘,菖蒲细切。 虽然俗气未除,也要大家暖热。 百草头边,艾人懽悦。 千峰影里笑不休,野猿时把藤萝拽。 |
| 锦衣骢马好还家,大别山边汉水斜。 霜简位高增意气,金章恩重有光华。 几程蛮徼云藏驿,一棹荆江月照沙。 多少朝簪鬓成雪,愿君休访楚山茶。 |
|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 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 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著鞭。 |
| 夜烧红烛照梅花,刺史风流自一家。 待得残英上丹脸,韶华端复到山茶。 |
| 身闲身健是生涯。 何况好年华。 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 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
| 青梅如豆子,更可缓临清。 倚杖闲花落,凭栏芳草生。 逢人须说项,生子又添丁。 千叶桃难实,山茶耐久盟。 |
| 山茶有色笑江梅,无色江梅谢不才。 莫言无色无才思,几许才从色上来。 天际素娥能绰约,人间红袖恨徘徊。 谁将玉质酡颜醉,绛雪朱丝解不开。 |
|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 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 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 |
| 白苎吴侬红颊儿。 行歌半是使君诗。 山茶处处春犹浅,灯市人人夜不归。 拚剧饮,莫相违。 皇恩往往下丹墀。 挥毫却对莲花炬,忆著苹洲秉烛时。 |
| 官驼鸣铎逐盐车,只见风尘不见花。 空作江南江北梦,辛夷踯躅倚山茶。 |
| 晚讶争鸣白项雅,梅风随夜冷窗纱。 忽惊寒透多年被,不似潜飞六出花。 历乱已应藏月桂,糢糊无处认山茶。 朝来多怪寻芳客,都向东风卖酒家。 |
| 平生四海鲁东家,貌敬谁能礼有加。 试问离歌谈狗曲,何如艳曲唱山茶。 广平似铁诗犹好,河内闻箴喜更夸。 惟有谪仙堪痛饮,世间佳处乐无涯。 |
| 江南春候寒犹剧,细雨风吹作雪花。 中夜窗扉初晃漾,平明草木半低斜。 润催江柳排金线,光杂山茶点绛葩。 老病不堪乘晓出,纷纷能使发增华。 春雪飘摇旋不成,依稀履迹散空庭。 山藏复阁犹残白,日照南峰已半青。 |
| 楼高思远入天涯,瑶海光中景象赊。 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 山茶有句真成画,庭柏无心不受夸。 人物梁园零落久,一时胜赏属诗家。 |
| 千门委玉。 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问白鸥,此际谁来,短艇钓鱼翁独。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 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 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 |
|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 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 赖有贻牟堪饱饭,道逢田畯且眉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