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山虽幸免颠跻,骤雨冥冥步转迷。 白马已翻青嶂去,黄鹂犹恋绿林啼。 人皆有路通霄汉,我独无桥渡涧溪。 且傍田塍欹侧过,从教甲子混涂泥。 |
| 鬓毛不患渐成霜,有托琴书子一双。 既乏长才康盛世,无如高枕卧南窗。 明知筋力难为强,犹说云山未树降。 多谢故人相爱甚,辙鱼幸免困西江。 |
| 疏散多违久自知,形骸况复病先衰。 全身幸免诛三献,避世何劳赋五噫。 闻说永嘉饶水石,便思轻帆向天涯。 却嗟病翮伤摧甚,孤鹤高飞不得随。 |
|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
| 笔阵词锋已破坚,深深帘幕度微烟。 纷袍幸免催诗雨,堆案何堪造傍天。 走马共知难看锦,得鱼自笑已忘筌。 芙蓉岂待春风力,偶失知音勿断弦。 |
|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 日日骑马归,卧此北户凉。 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 朝出暮还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 幸免三已愠,敢希五馈浆。 难堪七有余,不过三已尝。 呼儿且粝食,贫固士之常。 |
| 老丑移形转可吁,凋零已到骨之余。 似因漱石磨成磷,幸免投梭折得疏。 根笋尚如儿龀短,医师欲实火田虚。 喜无乾胏劳吾決,含咀犹能味古书。 |
| 幸免名为累,应无口启羞。 竺书时挂眼,衲被久蒙头。 未仕胡三已,论才宜四休。 商宗如见梦,依旧济川舟。 |
| 如碑卓水滨,磊落未名闻。 藓駮琼姿出,蜗行篆字分。 器浑犹抱璞,势迥已凌云。 幸免随金锻,宁忧与玉焚。 螭形徒岌岌,鸟迹欠云云。 若使昌黎见,应擒逐鳄文。 |
|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 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 於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 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 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 |
| 诗律无寒邺州,家风洗耳侯。 传以酒为真印,万法惟梅不共流。 幸免五经嘲笥腹,可无百尺进竿头。 从来此道飘零甚,戎索惟凭疆以周。 |
| 弃材幸免杂舆薪,收拾缁衣出洛尘。 渐老得闲才是性,谩言成谑且随人。 能传身后须文字,要识胸中只鬼神。 俗子不劳轻毁誉,问天长乞醉乡春。 |
| 先帝宫藩昔曳裾,便将狂直许倾舒。 制分内外常更掌,省列东西亦预除。 敢以功名为已任,自知谋议与时疏。 归来粗足生生计,幸免乡邻厌乞诸。 |
| 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 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 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 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 安能长鱼鳖,仅可燖狐兔。 山中惟木客,户外时芒屦。 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
| 依然想见故山傍,半倚垣阴半向阳。 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裹一枝香。 可能明月来同色,不待东风已自芳。 幸免杜郎伤岁暮,莫辞吟对钓渔乡。 |
| 强健南游抱病还,鬓毛剥落足蹒跚。 喜观云衲酬前约,莫听家僮说旧官。 幸免如陵羞在陇,将期同愿老於盘。 当家公案师拈出,更向三山石上看。 |
| 空庭无人风自扫,风定时闻有啼鸟。 簿书幸免苦束缚,文字何妨恣探讨。 菊汤瀹茗杂鼠蓂,瓦炉欲作风泠泠。 睡魔于此不得灵,檐间卧对山横青。 |
| 群石壅水成哀湍,五里之地凡三滩。 船如走丸势不住,力适万弩云涛盘。 门窗掩塞怕飞浪,已倒床座翻杯槃。 长年三老色自落,捩眼不敢窥波澜。 捎涡撇漩出九死,众命幸免鱼鳖餐。 须臾出缆系高岸,竞以好语相尉安。 是时左右有观者,应亦为我心曾寒。 |
| 人海逢车陆用艘,仁人不遇叹游不。 登龙有意师元礼,刻鹄何心效伯高。 每笑囚山非国语,绝煌投阁反离骚。 此身幸免官驱使,两手独能把酒夏。 |
| 民无穴居智,不知彼狐狸。 奔流决户入,尚怀囊橐资。 仓卒老稚计,共此高树栖。 茫茫无舟筏,渺渺失陵陂。 号呼性命急,千钧悬一丝。 引手幸免鱼,十五为流尸。 古今民父母,唯有恺悌诗。 吾诗本不作,聊以箴厥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