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馘关东扛鼎雄,指呼奴隶走王公。 只缘夺嫡中心慊,反畏商山鹤发翁。 |
|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
|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 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 小市况经摇落後,高城回望莽苍间。 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
|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 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 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 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 |
| 山名芒砀势穹崇,汉祖严祠翠霭中。 紫气应时胜碧落,素灵何处泣秋风。 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 毕竟乾坤归有道,漫夸扛鼎力英雄。 |
| 早为山谷印可,晚陪帝所清闲。 笔力休论扛鼎,神功更解移山。 |
| 子羽力扛鼎,诸侯屈膝臣。 能从小儿语,尽活一城人。 |
| 子羽徒扛鼎,其如欠转圜。 不能决王霸,聊去作神仙。 |
| 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 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 秋雨酿春泥,掀淖力扛鼎。 仆夫负隅哭,邂逅忧性命。 旧嗤子猷狂,夜半桨归艇。 方知兴尽处,顷步令人瘿。 |
| 少豪扛鼎复搴旗,倏忽才情已竭衰。 今无百斤金买赋,古有九千缣作碑。 毛锥尽秃难藏老,麈尾高悬合授谁。 他日学人求肘后,不消挽些与哀词。 |
| 风前竹干须料理,雨后蜗涎费扫除。 北客经过无好语,南州骚悄少安居。 雄称百万空扛鼎,功盖三分漫顾庐。 识字信为忧患始,邺侯何必万签书。 |
| 台幕三年最,云霄万里程。 西山饯行色,南浦棹新晴。 骨秀荆山璞,胸涵元气英。 更携扛鼎笔,只合上蓬瀛。 |
|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
|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镊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
| 大有扛鼎力,小有挈瓶智。 谁当顿八纮,举以掩众器。 煌煌一百年,此道最宏被。 虽跻三事尊,亦起一艺试。 或云科目弊,此语复有味。 |
| 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 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 方喜三旌召,俄兴一鉴悲。 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 |
| 羡杀君家有两方,阿戎材幹更昂藏。 久知笔力能扛鼎,此去贤书定探囊。 邻近玉渊尝借润,眼中珠树看争芳。 旧陪众俊工飞动,老气因君尚激昂。 |
| 立庙本来皆可纪,凛然英烈殆天启。 年垂八十官太师,平生所欠惟死尔。 分甘一死鸿毛轻,举世俗子何用嗔。 谁知我公本不死,眉间生气犹峥嵘。 堂堂十老皆人杰,逢辰遇合稷与契。 俨然玉立配我公,忠义文章两奇绝。 我来摩挲读丰碑,扛鼎笔力犹精奇。 定应神仙常护持,劲直千载垂良规。 |
| 书成痴,传成癖,平生识字真无益。 笔扛鼎,思涌泉,何如蹶张强弩弦。 管城雅贶情虽重,感此囏难拙於用。 君不见翠华南渡江,江路八百里。 胡儿饮马镜湖边,不逢汉兵胡自止。 只今城阙多旌旗,报国拟将雕面儿。 长星吐彗南扫北,转祸为福须乘时。 虎头心事不能已,劝君勿弄毛锥子。 |
| 日出各驰趋,皆为利所迫。 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古来高世人,林下遗忧责。 扛鼎绝膑者,乃自恃以力。 积金苟如山,何异鱼贪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