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典册竟骈罗,汉诏重令与削磨。 古圣规模犹可法,众贤驰骋必无蹉。 既除太史来为尹,遂用非才往补讹。 代匠只忧伤手甚,君宜怜我不遑他。 |
| 恭默谁聆金玉音,陶甄万物付无心。 君王好学真天意,忧国论思不厌深。 |
| 爱君退易似前贤,投劾归来不待年。 世故饱谙真昨梦,道心不系学虚船。 莫悲白雪凋玄鬓,自有丹砂暖寸田。 两郡诗筒屡传寄,主盟骚雅定谁先。 |
| 尖风细细欲穿帘,残雪微销冻结檐。 盏里醇醪无限满,镜中白发不知添。 妍童喜舞开罗幕,小吏愁凘入砚蟾。 幸得从公特直笔,定应无复叹齑盐。 |
| 庙蠁灵祠属二公,齐心相望切朱宫。 绿渠缭绕壖垣水,广沼清泠涨殿风。 已咏应麟来五畤,仍歌翔雁杂殊翁。 遥知毕事期寻胜,尚问衰羸未厌穷。 |
| 郊亭十里绕风漪,一鉴光涵万象微。 胜址几年因事废,遗芳今日识公归。 凤山前直供晨翠,鲸海旁连涨夕晖。 少并江湖鱼钓乐,绿蓑青笠鳜鱼肥。 |
| 春拜有耕夫,扣角卧林麓。 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 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 何如一蓑寒,风雨立於独。 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 空山多白云,万此空有足。 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 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 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 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 举世无与娱,逝方从绮园。 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 |
| 旧说洛阳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风。 只今政教通南粤,亦有大寒桑树红。 |
| 几为年华叹物华,只今结束定还家。 且看垂发江边树,未问长安一日花。 |
| 先生力学自诚明,忠信今知蛮貊行。 忆昔韩苏两仙伯,海成冬市况融晴。 |
| 山耸湖心住任缘,考槃茆舍闭深烟。 月澄秋水牵吟思,花满春岩照困眠。 触石微云闲致雨,鸣臯孤鹤静闻天。 会抛此景相寻去,渺渺沧江片席悬。 |
| 问君有赋敌相如,谁为君王诵子虚。 去岁别家今未返,有亲须养得安居。 附名愿见先友记,宣布曾传太史书。 清燕倘思询旧事,莫辞待诏久公车。 |
| 诗成每辄肺肝愁,那与人充耳目谋。 敢谓老怀千里志,故怜饥作四方游。 若人尚隐南山雾,老我合从春水鸥。 旧契百年谈未易,且言家共古扬州。 |
| 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疎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醖,百璃间一醇。 老蘖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
| 细读清诗拟泣岐,问津平山几河湄。 只今西去须遵陆,平地风波恐更危。 |
| 使君古醇儒,内视保良贵。 芸芸镜中影,了莫遁情伪。 赋芧岂至术,机灌彼谁子。 退食一堂间,百事反诸己。 床敷但诗卷,庭砌亦屐齿。 洞洞灵府闲,拳拳圣言畏。 独传迂叟印,不作俯仰愧。 何当拾级前,拱坐商略是。 謦咳付元城,归咏如阙里。 从俗倦执热,得意风雨会。 |
| 可遨昆阆步瀛莱,只爱鑽腮笑靥开。 暮雨朝云元易散,昏钟晓鼓故相催。 身如病鹤犹遗骨,心似焦桐亦未灰。 纵使吾曹不排闼,不应门阈上苍苔。 |
| 吴越兹上游,一江贯千山。 山峻江更急,力耕云雾间。 民穷实可悯,俗俭无与班。 瓮灌既已拙,斗籴弥足叹。 十日天不雨,魃也肆厥奸。 吾昔忝长吏,郡图朝夕看。 水源浅易涸,无地施防关。 此陂筑千所,岁事或苟完。 幽人采荷衣,隄岸穷跻攀。 更觉沧浪篇,万顷吹波澜。 |
| 时惊驿走听庭宣,老朽于予孰使年。 鸣玉久忘綪结佩,穿花空忆锦连钱。 愧非今代王摩诘,许识能诗孟浩然。 野服幅巾亦堪画,丹青何必上凌烟。 |
| 久已休官卧紫阳,故园稍复葺荒凉。 虽无厦屋千间广,尚有书檠二尺长。 清赏五更花过雨,珍烹十月菜经霜。 客游漫惹兴亡恨,早觉归心晓夜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