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根系马望巑屼,乘兴攀跻不作难。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 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 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 |
| 子元才望未专城,玉面醪敷且细倾。 宠辱尽捐身外事,醺酣聊乐圣之清。 分甘亦复怜吾老,饮湿终惭不自营。 归去须君传此法,秫田百亩便平生。 |
| 诗人六十合恩袍,平日周庠重誉髦。 旧学堪重汉儒席,新文欲仆楚人骚。 等观得丧心无累,饱阅豪英眼更高。 闻道青箱富嘉颂,诏音早晚召王褒。 |
| 蜀庄漂泊阖闾城,独向陶朱意气倾。 诗写闲情易为好,雨鏖炎暑欲争清。 居同蚁穴晴犹闭,归笑鸠巢老未营。 久拟投君渠保社,援毫空复可怜生。 |
| 荣华休羡黑头公,且对芳辰赏丽丛。 十万青条寒挂雨,三千粉面笑临风。 莫将拟雪才情赋,盍与观梅兴味同。 只恐春归有遗恨,典刑犹在浊醪中。 |
|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
| 交朋又得一相如,高掩虞郎行秘书。 妙论析微惊我倒,诸生到眼可人无。 一官幸此分邻烛,五字渠能揽虎须。 快读清篇病如扫,北轩风竹对森疎。 |
| 不是春秋减素肌,从来鹤骨可能肥。 便将梦里一般看,恐是幽人作蝶飞。 |
| 路逢驿使岭头回,喜得新诗胜得梅。 情似春风缲楚柳,句如腊雪屑韩瑰。 只今皇侧求贤席,底事公衔乐圣杯。 台路六符行复焕,丹心一寸未应灰。 |
| 今代予元侯,书窗不外求。 寡言良有味,节用绝无愁。 真是温如玉,兼能爽似秋。 銮坡宜趣召,夜直结邻楼。 |
| 老怀饶感慨,无一可欢娱。 久矣还初服,胡然落半途。 流年苏开雁,往事左慈鲈。 莫笑腰围减,还堪作酒壶。 |
| 常欲从君一夜谭,自惭风骨带尘凡。 今朝款曲陪嘉话,更听松声出翠岩。 |
| 怪底尘劳破,青山在眼中。 竹桥低跨水,林磬小鸣风。 半岭暮云碧,一村霜叶红。 禅枝栖众鸟,回首意无穷。 |
| 月露洗沐秋容净,姑山初逢冰雪仙。 风流水部与藻饰,从此梅花应并传。 |
| 东风池馆雪消迟,雪色灯光映酒时。 夜半醉归河上路,马头明月正相宜。 |
| 怪得天飞雪,寒成晓不同。 练光铺迥野,玉屑下长空。 片片梅花雨,团团柳絮风。 人间呈瑞应,还喜兆年丰。 |
| 高人来折节,不免稻粱谋。 排闷唯诗卷,消愁只茗瓯。 此时同幕府,何日共仙舟。 气味难相得,逢君写我忧。 |
| 满目风光丽,春连几处村。 江山挑客思,挑李忆家园。 飘泊流三峡,穷通付一樽。 菟裘如可老,归去葺衡门。 |
| 且喜山城未傍边,漫从锦水学游舡。 何时官晨真无事,是处壶中别有天。 岂复江湖增远兴,强凭丝竹写中年。 接{上四下离}虽醉无劳著,恰要临流揖望仟。 |
| 愁绝诗人太瘦生,也无北食与南烹。 君看俚语亦堪笑,何日能填鼻下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