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正传烽候急,灵州共喜信臣居。 从军尽是清才去,属郡无非大将除。 新地进图移汉界,古城遗碣见蕃书。 山川不异江湖景,宾馆常闻食有鱼。 |
| 江湖嬴得自由身,杖履闲过鹿苑频。 白首更亲童稚侣,青山偏恋薄能人。 花宫云气香林满,草径藤萝石涧新。 凡虑歇来真乐见,无人识得子渊贫。 |
| 亭号休休古退藏,岂如溪上构虚堂。 坐邀城市真潇洒,却谓江湖太渺茫。 下笔新题无俗事,携筇野服是家常。 临流滠有清风快,未见古人心已凉。 |
| 当日曾弹贡禹冠,悬知出处独今难。 宁将退翮翔千仞,谁肯模棱持两端。 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凋残。 十篇话破平生事,留与时人作样看。 |
| 试问边头花柳,不忘梦处江湖。 横槊要寻塞雁,磨刀仍脍河鱼。 |
|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人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汭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
| 事有离会。 心未江湖。 昔分湘济。 今别荆吴。 安得理翰。 同飞故都。 情劳伊尔。 念切纷吾。 |
| 新冬行乐赏新晴,几个江湖旧友朋。 霜蟹得橙同臭味,梅花与菊作交承。 樽前尽是论文客,林下那逢好事僧。 机解到时言语别,李翱诗句入传灯。 |
| 老去何嫌雪满颠,放怀惟与子周旋。 起趋吴越时难得,上继张余理必然。 岭海断云归雁底,江湖春浪白鸥前。 故人相见问今我,雨笠烟蓑事力田。 |
| 迟日轻风过雨天,草青南陌欲生烟。 江湖节物登王鲔,村落归心起杜鹃。 已办寻芳游野寺,何当修禊泛溪船。 路逢少妇携笼去,为说蚕儿向雨眠。 |
| 头颅幸获免奸锋,甘分江湖老钓篷。 老得一州聊自慰,相望千里与谁同。 已欣台省登群俊,犹数湖湘卧病翁。 诗就醉余频走笔,待观云海戏群鸿。 |
|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 被水田畴思货种,经冬鳏寡待周贫。 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 |
| 十载春泥溅客衣,江湖半已入吾诗。 事今岂得文章力,心亦难求世俗知。 山意向人如有语,鸥盟於我合归谁。 月明昨夜欺寒梦,未了西斋竹外棋。 |
| 人物当年盛学宫,笑谈尝许小人同。 分襟短艇江湖去,回首觚棱涕泪中。 却叙桅花听夜雨,又还菰菜动秋风。 祗应黄屋收京了,邂逅东华踏软红。 |
| 归鹤悠悠度海迟,间来野寺看僧棋,乡心荔子薰风国。 客路槐花细雨时。 天地一身愁自语,江湖诸老澹相知。 乌丝醉后淋漓墨。 片月娟娟照砚池。 |
| 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
| 六十年前欲冠时,江湖声价已飚驰。 四灵在昔三曾识,八袠于今百可期。 多滩渐惊前辈尽,老怀那许后人知。 何当琴酒灯窗夜,莫说兴亡但说诗。 |
| 我惭希世就穷儒,甚矣谋身子更迂。 不共枭狐倚城社,合随鱼鸟乐江湖。 古来只有风猷重,事去情知气味殊。 髀肉纵消吾舌在,任从儿女暗揶揄。 |
| 惠施徒自学多方,谩说观鱼理未长。 不得庄生濠上旨,江湖何以见相忘。 |
| 长年三老漫良图,何用西风十幅蒲。 四壁烟光长在眼,公知杖屨有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