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渊源汲绠深,逢时肯作子光瘖。 平泉旧圃多奇石,栗里闲居只素琴。 终竟封侯凭燕颔,莫夸对客割牛心。 向来谢传游山伴,尚有白头支道林。 |
年过八十更精神,佚我房中自在身。 检点欺心无一发,薰涵和气似三春。 莫疑见识惊流俗,自是渊源到古人。 前辈凋零公又往,哀哀令我涕沾巾。 |
没踪迹,断消息。 白云无根,清风何色。 散乾盖而非心,持坤舆而有力。 洞千古之渊源,造万像之模则。 刹尘道会也处处普贤,楼阁门开也头头弥勒。 |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漫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 |
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於此见渊源。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
似与不似,毫厘千里。 真与不真,大方一尘。 理无生兮如梦事,妙不死也如谷神。 彻见渊源方是我,了知变态无别人。 |
戟衣翻户映庭槐,使节州符未展才。 文献定知丞相似,渊源还自洛阳来。 异端惑世浓於酒,古学违时冷若灰。 从此湖人识丧礼,凛然治命手亲裁。 |
洙洄渊源一线寒,再从伊洛起涛澜。 满目淙淙八节滩。 符君天秀擢炎方, |
五更揽辔山路长,老夫诵书声琅琅。 古人已死心则在,度越秦汉窥虞唐。 三更投枕窗月白,老夫哦诗声啧啧。 渊源雅颂吾岂敢,屈宋藩篱或能测。 一代文章谁汝数? 老不能闲真自苦。 君王虽赏于蒍于,无奈宫中须羯鼓! |
新学轻馀子,忠怀策万言。 治安犹涕泣,师友故渊源。 日曳尚书履,风生刺史轓。 汉庭谁第一,殊未逊公孙。 |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 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 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 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 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裹。 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 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
洙泗渊源水一溪,藓花绿遍考亭碑。 白云散尽青山出,一卷通收未写时。 |
乃祖当年洗日功,特书赖有紫阳翁。 此邦况是渊源地,好玩遗编振绪风。 |
表表声名动缙绅,金銮奏事旧词臣。 胸中千古渊源学,天下十分端正人。 犹记演纶依日月,行看听履上星辰。 枝南枝北云山异,何日抠衣拜后尘。 |
朝论方知子,哀哉疾不瘳。 歌闻湘浦些,魂返岱宗游。 文雅承三世,渊源见九流。 音容如可接,图像在瀛洲。 |
少时学问苦匆匆,弦诵光阴转手空。 圣域渊源虽自力,故交零落与谁同? 荒村莫恨身垂老,後世元知论自公。 但掩斋扉凭曲几,忘忧正在寂寥中。 |
气貌古心盎,渊源早学成。 三朝尊汲直,四海颂夷清。 忧国生如死,诚身实过名。 巍巍叔季世,人重泰山轻。 |
延平学术号渊源,端的名师四代传。 连岁朋来多秀士,一朝归去两高贤。 休言道统追千载,但淑人心直几钱。 见说新侯真好学,弓旌不日定招延。 |
文学渊源百行馀,浮夸深陋汉相如。 性灵偏爱居山水,才大难堪奉简书。 毛义仕来身暂屈,扬雄老矣计全疏。 强颜微禄营甘旨,已约烟霞共结庐。 |
伊洛有真派,渊源洙泗宗。 蜀张日益远,言行将无同。 於公见事业,吾党如适从。 坐令千载下,竟识儒者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