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里当时寄一官,十年客枕不曾安。 鬼愁滩下扁舟晚,蛇退陂前古驿寒。 昔叹远游生雪鬓,近缘多病学金丹。 功名非复衰翁事,独有江山兴未阑。 |
| 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 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 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 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
| 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 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 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 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
| 玛瑙遗基尚未斜,两京风物使人嗟。 先皇月出曾游历,空见春风发落花。 |
| 精蓝游历地,景物自情亲。 鹤引登山客,僧迎礼塔人。 名花千佛供,乔木万夫身。 碑刻东坡作,重来为拂尘。 |
| 岳麓知名寺,幽寻到眼边。 林深不见日,山静只闻泉。 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 明朝游历处,都在小窗前。 |
|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
| 名山倦游历,挂起手中藤。 佛国三生石,天岩百岁僧。 定回松院磬,吟苦雪龛灯。 愧我心犹杂,何因问二乘。 |
| 蚤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落霞孤鹜仍秋水,衰草残云又夕阳。 天假一帆风力便,回头五日到家乡。 |
| 淮海十年别,北归今几时。 镜中无旧发,囊底有新诗。 每恨为官缚,翻令见面迟。 清都游历事,还许俗人知。 |
|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 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 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 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
| 从昔漫浪心,家居意不适。 晨圾香火余,饭了办游历。 或访僧掇斋,或隐者对奕。 归来任侵灯,龙吟喷霜笛。 |
| 为人八十有三岁,游历名山几洞天。 若问老翁何所得,无心学道不求仙。 不求仙,仙自然,炼气炼形精亦炼,精全神旺合长年。 |
| 履斋早岁及朱门,末后通家得艾轩。 德义远从王父父,典刑愧忝外孙孙。 世无前辈吾安仰,师有传人道始尊。 欲问先生游历处,庭前老树或能言。 |
| 从来此山中,不记几游历。 每缘困杯酌,未暇赋篇什。 屡恐为山羞,欲吟嗟思涩。 今晨始杖屦,醒眼看泉石。 草木呈幽姿,烟云舒秀色。 扪萝扣栖真,束燎穿大涤。 神工跨石梁,天巧镂岩壁。 仙人不可逢,灵箬无从得。 回观翠蛟舞,俯视云根屹。 何如出山去,飞腾霈甘泽。 |
| 肌骨瘦寒,气貌衰残。 坐冷秋生河阔,心空月堕潮乾。 善财游历百城了,楼阁门开指一弹。 |
| 今朝七月十五,衲僧拄杖起舞。 头顶西天,脚踏东土。 游历百城,不移寸步。 阿呵呵,白云绽处青山露。 |
| 少年喜登临,两脚不惮软。 支筇上云山,得酒辄三返。 一从老将至,所向意先懒。 岂惟心事乖,要自脚力短。 不如空斋坐,此画一舒卷。 超然函丈间,意作千里远。 渔舟已逍遥,茅屋更萧散。 江干所游历,物色犹在眼。 浮生固幻景,况乃幻中幻。 低头顾吾庐,何如住山涧。 |
| 毗卢大经卷,尘识久埋藏。 上人笔端力,掇出放毫光。 笑他自城游历,自倒自起自忙。 江天月晓,梦破斜阳。 一印印定,无法商量。 |
| 重阳近也,渐秋光凄劲。 宿雨初收好风景。 正干戈耆定,禾黍丰登,人意乐,歌舞贤侯美政。 醉翁游历处,胜概依然,木落淮南见山影。 有客共登临,醉里疏狂,敧乌帽、从嘲雪鬓。 但目送孤鸿傍危栏,笑问道,黄花似谁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