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
|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
| 渐觉人心望息兵,老儒希觊见澄清。 正当困辱殊轻死,已过艰危却恋生。 多难始应彰劲节,至公安肯为虚名。 暂时胯下何须耻,自有苍苍鉴赤诚。 |
| 风涛出洞庭,帆影入澄清。 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 时难多战地,野阔绝春耕。 骨肉知存否,林园近郡城。 |
| 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 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 耳目静无哗,神超道性深。 乘兴得至乐,寓言因永吟。 |
|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 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 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
| 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清光不向此中见,白发争教何处生。 闲地占将真可惜,幽窗分得始为明。 殷勤好长来年桂,莫遣平人道不平。 |
| 微风生青蘋,习习出金塘。 轻摇深林翠,静猎幽径芳。 掩抑时未来,鸿毛亦无伤。 一朝乘严气,万里号清霜。 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扫却垂天云,澄清无私光。 悠然返空寂,晏海通舟航。 |
| 冬宵寒且永。 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 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 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 顾影惭朝谒。 |
| 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 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 |
| 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 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 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 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 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 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 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 |
|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
| 圣日祥风起,韶晖助发生。 蒙蒙遥野色,袅袅细条轻。 荏弱看渐动,怡和吹不鸣。 枝含余露湿,林霁晓烟平。 缥缈春光媚,悠扬景气晴。 康哉帝尧代,寰宇共澄清。 |
| 寂寂曙风生,迟迟散野轻。 露华摇有滴,林叶袅无声。 暗剪丛芳发,空传谷鸟鸣。 悠扬韶景静,澹荡霁烟横。 远水波澜息,荒郊草树荣。 吾君垂至化,万类共澄清。 |
| 三蜀澄清郡政闲,登楼携酌日跻攀。 顿觉胸怀无俗事,回看掌握是人寰。 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 行雁南飞似乡信,忽然西笑向秦关。 |
| 制胜三军劲,澄清万里馀。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海月低云旆,江霞入锦车。 遥知太阿剑,计日斩鲸鱼。 |
| 远怀不可道,历稔倦离忧。 洛下闻新雁,江南想暮秋。 澄清佐八使,纲纪案诸侯。 地识吴平久,才当晋用求。 时贤几殂谢,摛藻继风流。 更有西陵作,还成北固游。 归途限尺牍,王事在扁舟。 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 |
|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 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
| 圣代澄清雨露均,独怀惆怅出咸秦。 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御苑钟声临远水,都门树色背行尘。 一从此地曾携手,益羡江头桃李春。 |
|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 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 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 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 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 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